7《健康看电视》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健康看电视》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健康看电视》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健康看电视》为主题,结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电视节目的两面性,学会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实践体验,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法治意识:了解电视节目内容规范,增强法律意识。
2.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学会辨别电视节目信息,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3.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培养自律意识。
4.发展生活素养:学会健康看电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电视节目充满好奇,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对电视节目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两面性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沉迷电视、忽视学习的行为习惯。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1.学生对电视节目内容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健康看电视的兴趣。
2.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可能导致学生在看电视时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影响学习。
3.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学生可能无法正确选择电视节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视节目,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电视节目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的图表。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用于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分组讨论电视节目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健康看电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你每天看电视多长时间?”、“你看过哪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电视节目对健康的影响。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关于过度看电视导致健康问题的短视频,引出“健康看电视”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看电视时间过长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电视节目。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我的健康看电视计划”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个人看电视时间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如何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等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看电视经验。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健康看电视”课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看电视时间,并分析自己的观看习惯。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健康看电视的相关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析自己的看电视习惯,并尝试调整。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了解更多的健康看电视知识。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看电视习惯进行反思,提出改进计划。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了解电视节目的两面性,认识到过度看电视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理解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调整观看时间。
-学习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了解电视节目内容规范,增强法律意识。
2.能力提升:
-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信息辨别能力:学生学会辨别电视节目信息,提高筛选和判断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