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docx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科研档案,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的科研档案。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管理原则
科研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完整准确、安全保密、方便利用的原则。确保科研档案真实、系统、完整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为科研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第二章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五条管理体制
科研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职责分工
1.科研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科研项目的实施,对科研档案的形成、积累和整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协助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做好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项目负责人
-负责本项目科研档案的形成、积累和整理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将整理好的科研档案移交科研档案管理部门。
3.科研档案管理部门
-负责科研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对接收的科研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编目、装订等工作,确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提供科研档案的查阅、借阅服务,做好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三章科研档案的形成与积累
第七条形成要求
1.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项目管理计划,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2.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科研过程和结果,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晰、图表规范、数据准确,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和载体。
第八条积累范围
1.科研项目申报阶段:包括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论证材料等。
2.研究实验阶段:包括实验方案、实验记录、测试报告、原始数据、计算材料、调查问卷等。
3.总结鉴定阶段:包括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鉴定证书、验收报告等。
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包括推广应用方案、应用效果报告、用户反馈意见等。
5.其他相关材料:如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及决算、科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证明材料等。
第四章科研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第九条整理原则
科研档案的整理应遵循科研活动的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十条分类方法
科研档案按照项目进行分类,每个项目下再根据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和文件材料的性质进行二级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1.项目申报类
-申请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论证材料
-其他申报材料
2.研究实验类
-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
-测试报告
-原始数据
-计算材料
-调查问卷
-其他研究实验材料
3.总结鉴定类
-工作总结
-技术总结
-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
-专著
-鉴定证书
-验收报告
-其他总结鉴定材料
4.成果推广应用类
-推广应用方案
-应用效果报告
-用户反馈意见
-其他成果推广应用材料
5.经费管理类
-经费预算
-经费决算
-经费使用凭证
-其他经费管理材料
6.知识产权类
-专利申请文件
-软件著作权登记材料
-商标注册文件
-其他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7.合作交流类
-科研合作协议
-学术交流材料
-其他合作交流材料
第十一条归档要求
1.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项目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及时对本项目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进行整理,按照分类方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填写归档说明,编制移交清单。
2.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