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沭阳县银河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案:1.1物质的分散系教案.doc

发布:2017-02-22约2.6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科目: 高一化学 主备人: 备课日期: 2013年9月 课 题 物质的分散系 计划 2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实用课时说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电离方程式。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第一课时 [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P13回答问题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一 物质的分散系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分散质 分散系 分类:溶液、浑浊液、胶体 1. 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丁达尔现象 [学生] 阅读课本P13—14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学生思考回答] 实验现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师] 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 应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学生] 阅读课本P14 [ [实验2] 胶体的净水作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学生思考回答]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师] 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板书] (3)应用:净水剂 [师]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学生]阅读课本P14 资料卡 [板书] (4)常见胶体: (5)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大小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微粒 实例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学生课堂练习]1. 胶体、浊液、溶液三种分散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外观浑浊不清 B 是否均匀、稳定 C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D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小结] 第二课时 [过渡] 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 [实验2]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 为什么NaCl、NaOH、HCl溶液可以导电? 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 [学生思考回答]看课本P15图1-10 氯化钠晶体虽然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将氯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