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北师大版必修1.docx

发布:2025-03-20约3.6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说课稿北师大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必修1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主要内容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以及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两极格局的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实证分析。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将两极格局的形成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进行考量。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二战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复杂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在课程学习方面,学生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主题可能存在兴趣不足,容易将其视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历史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结合历史图片和视频,生动讲解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2.讨论法: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影响等问题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历史地图、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历史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操作,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复杂性。

3.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视野,对两极格局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二战后世界地图,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二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为学习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和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主要国家为例,阐述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思考其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收集有关两极格局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关于两极格局的PPT。

3.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过程说明: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二战后世界地图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

2.新课呈现环节,教师详细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和主要特征,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巩固练习环节,通过绘制国际关系图,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作业布置环节,布置了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等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