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课程教案首页
课题 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授课日期与班级
目
的
及
要
求 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的概念;(2)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了解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1)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抽象为向量问题;(2)正确进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并作出相应的图形;(3)应用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4)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培养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利用有向线段研究向量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
(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
学
重
点 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 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 分组学习法、实验探索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具 多媒体演示图片素材;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45分钟)
1、复习已学习知识(15分钟)
2、学生分组探究(15分钟)
3、提问讲解(10分钟)
5、小结(5分钟)
第二课时(45分钟)
1、学生练习(15分钟)
2、学生上黑板解答(10分钟)
3、各组代表点评(15分钟)
4、本次课小结(5分钟) 课
后
记 同学们初中已经学习了角,通过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并举出生活中角的实例,容易接受,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代表回答小组找到的生活中的正角,负角,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向量的概念;
(2)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了解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
(1)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抽象为向量问题;
(2)正确进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3)应用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4)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培养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利用有向线段研究向量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
(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
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b”没有意义,而“︱a︱>︱b︱”才是有意义的.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b=a+(-b),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b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
实数乘以非零向量a,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相同,其模为的倍.由此得到.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b”与“ ”等条件.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 *揭示课题
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如图7-1所示,用100N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
图7-1
介绍
播放
课件
引导
分析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0
3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我们经常用箭头来表示方向,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通常使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作.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
图7-2
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称为平面向量.
向量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