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docx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笔算乘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在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不进位)。教学内容包括: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以及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乘法算式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算式的结构,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并能准确应用至实际问题中。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及各部分名称。
2.分步骤讲解计算方法,先从一位数乘以一位数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让学生逐步适应计算的复杂性。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题,以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计算准确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便跟随课堂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乘法教学相关的PPT课件,以及用于展示乘法过程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准备足够的练习纸和计算器,供学生在练习时使用。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规则。
-展示一些简单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例子(如12×3),让学生尝试口算并说出结果。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算乘法(不进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简要介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乘数、乘数、积。
-通过实物或PPT展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如用12×3为例,展示如何将12分解为10和2,再分别乘以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从个位数开始乘,十位数乘以一位数后向前进位。
-通过板书演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完成几个例题,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题。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题过程,互相检查答案,培养合作精神。
-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
-鼓励学生分享在课堂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总结。
-强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一定数量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审题,规范计算,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提供一些关于乘法历史的书籍,如《数学的故事》、《数学万花筒》等,让学生了解乘法的起源和发展。
-推荐一些数学故事书,如《数学岛历险记》,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提供一些数学家的传记,如《爱因斯坦传》,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不同的乘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乘法实例,如家庭成员的年龄乘以某个数,物品的数量乘以单价等,并尝试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答。
-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如研究乘法在古代的应用,或者设计一个乘法游戏,与同学分享并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乘法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矩计算、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