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2-18约1.0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草船借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重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难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画出情节图,借助图请学生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经过上节课的初步阅读,你们对文中人物有了怎样的理解?(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细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布置学习任务:默读全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并作批注,想一想他的内心活动,说说他有什么特点。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2.引导学生说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

预设:诸葛亮可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很了解周瑜。

3.教师小结: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

4.自主阅读,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去了解周瑜这个人物。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5.启发学生思考:读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留意曹操和鲁肃这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预设:鲁肃果然是一个忠义守信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2)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预设: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人。

三、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阅读链接”为小说的原文。思考:原文中的句子,对应的是课文(改写版)中的哪些情节?

2.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原文——明代话本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

小结:《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等,同学们可以找到原著试着读一读。

[教学板书]

5草船借箭

起因:妒忌——周瑜设计陷害

经过:借箭——诸葛亮巧用妙计

结果: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周瑜

(神机妙算)(心胸狭隘)

曹操鲁肃

(生性多疑)(忠义守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