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6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材: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内容:本章主要探讨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具体包括: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及分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提高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理解不同地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差异及挑战。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
难点: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2.分析不同地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差异性。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
2.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利益相关者,探讨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特性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开发利用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利益相关者,模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国内外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资源分布图、开发利用过程动画等,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设置项目导向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关于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布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引入新课:引出本章主题“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强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15分钟)**
-非可再生资源分类及特点(5分钟):介绍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分类(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等)及其特点。
-资源开发利用策略(5分钟):讲解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策略,包括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等。
-案例分析(5分钟):分析国内外典型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案例,如石油、煤炭等,探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目:设计一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环保组织等,模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决策会议。
-讨论环节:各小组讨论并制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教师引导讨论方向,确保讨论深入。
-总结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活动(5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分享心得:各小组分享讨论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用时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国内外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产量、消费量等数据,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资料。
2.非可再生资源分布图:收集不同地区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图,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资源分布特点。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案例:搜集国内外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
4.可持续发展报告:查阅国际组织或政府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了解全球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和趋势。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