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实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 所得税》实务指南
1. 序言
欢迎阅读德勤关于所得税核算的最新实务指南。德勤希望本指南有助于您在实务中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该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一致。新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或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利润表的时间性差异核算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相比,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的原则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按照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可能与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的递延所得税金额相近,但新准则的??论基础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而且涉及范围也较广。
?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引入了较多的新概念、新原则及新方法,本指南尝试通过实务中的大量案例来解释有关概念,介绍所得税会计的具体核算原则和方法。本指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涉及的主要概念、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原则及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和分析;第二部分【制作中】介绍了准则在实务应用中的一些主要案例。
?
所得税会计的影响普遍且复杂,在尚未获得准则在实务应用中的广泛经验以前,我们无法预计所有可能产生的所得税会计问题。因此,本指南仅对与所得税会计相关的一些重要原则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
?
为方便使用者能及时取得更新的资料及案例,本实务指南亦会不时更新以反映法规的最新发展。
?
我们提醒注意,准则在实务中的合理应用需重点考虑特定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及税法(特别是刚发出的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处理,本指南并不能代替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财政部发出的相关文件,以及相关税法,也不能代替使用者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有关当期及递延所得税确认、计量和列报所作出的专业判断。
?
?
德勤
中国
2007年10月
2. 概述
?
综述
?
2.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 所得税》(“所得税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首次执行所得税准则需进行追溯调整。
?
2.2?????? 所得税准则引入了新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涉及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所得税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核算要求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在首次执行日可能需要涉及较大范围的追溯调整。
?
范围
?
2.3?????? 所得税准则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确定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所得税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稅会計的要求
?
2.4?????? 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有关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比较,详见例5.1.1。
?
2.5???我国大多数企业是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即按税法规定计算得出应交所得税,并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
?
2.6?????? 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利润表项目的时间性差异(即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
2.7?????? 预期时间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选择采用债务法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递延所得税余额能真实反映其于资产表日的状况;又或采用较简单的递延法,不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进行调整,仍按其发生时的税率计算。
?
2.8?????? 按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递延税款资产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期间内(一般为3年)是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抵减。
??
所得税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要求
?
2.9???所得税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关暂时性差异(即资产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的所得税影响,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递延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暂时性差异X税率?
??????????? 因此,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暂时性差异和税率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
2.10????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是计税时应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可以为零,也可能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