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其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负责,组织策划及主持管理评审工作,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并在相关资源方面提供保证。
3.2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准备,并汇总报告体系运行情况,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整改。
3.3管理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评审会的组织、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及评审后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工作。
3.4各职能部门按所承担的职责提交体系运行的总结报告,执行管理评审的决议,以及评审后有关改进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附后。
4.1评审的频次
4.1.1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两次评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总经理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当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当组织机构、人员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或质量环境 方针、目标作重大调整时;
当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出现严重不适应或资源严重不足时;
d) 当出现重大质量、环境事故,或发生顾客严重投诉时;
e) 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等。
4.2管理评审的形式
管理评审的形式一般以会议方式进行,由总经理亲自主持,管理者代表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总经理必须听取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有关体系运行报告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研究整改对策。
4.3管理评审的内容
管理评审必须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
4.3.1质量环境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4.3.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改进建议;
4.3.3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程度及改进建议;
4.3.4顾客满意和顾客反馈及改进建议;
4.3.5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及改进建议;
4.3.6资源满足质量环境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程度及补充资源的建议;
4.3.7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落实情况;
4.3.8对可能影响体系变更的内外部因素的评审;
4.3.9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及环保法规符合性。
4.4管理评审的准备及输入材料
4.4.1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以及各部门所需准备的体系运行总结报告;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管理部通过《管理评审通知单》提前两周发至有关部门。
4.4.2各部门分别编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结报告》。各部门除对本部门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体系文件、职责落实、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内部沟通、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等通用项目进行汇报总结外,还必须结合本部门的职责进行总结“本部门负责的主要过程的运行状况”。并提前一周报送管理部。
4.4.3管理者代表应向管理评审会提交《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总结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内、外部审核及神密顾客检测等发现的问题及结论;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上次管理评审的决议事项追踪结果;内、外环境变化可能影响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资源方面的需求情况;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等。
4.4.4管理部将各部门报送的报告整理后,在评审会上分发给参加评审的有关人员。
4.5管理评审会的实施
4.5.1管理部负责做好管理评审会的《会议签到表》及《会议记录》。
4.5.2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汇报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分别就各自职责范围内体系运行报告进行汇报。
4.5.3总经理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分析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及有效性,评价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作出相关结论。对存在的问题,须在评审会上研究对策,并提出改进要求。
4.6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
4.6.1管理部根据会议记录及会议结论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部将存在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一同发至各有关部门执行。
4.6.2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
本次评审的目的和内容;
参加评审的人员和日期;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结论,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
适宜性和有效性的结论,并针对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改进产品质量、及补充资源等方面的决定;
d) 针对评审结论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并落实责任部门;
4.6.3报告发放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4.7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跟踪验证
4.7.1管理者代表会同管理部、责任部门,针对评审报告提出的问题及改进要求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