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对两位数加法运算的直观理解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通过使用加法符号进行两位数加法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形辅助理解两位数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将所学加法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数和加法运算基础,能够进行一位数加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十以内加减法。此外,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较为熟悉,能够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维持兴趣。学生个体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计算速度较快,有的则较为缓慢。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直观操作,有的则更倾向于抽象思维。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计算错误;二是缺乏对加法运算规律的掌握,难以正确进行运算;三是空间观念较弱,难以通过图形辅助理解加法过程。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图片、图表,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小棒等实物教具,用于学生操作和演示加法过程。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操作台,以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加法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的加法,那么两位数加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讲授新知(20分钟)
a.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加法的基础知识,强调加法的基本步骤。
b.利用图片和图表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式,如12+15=27。
c.通过实物教具(如小棒、计数器)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数位和加法过程。
d.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自己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e.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练习,互相帮助和纠正错误。
f.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g.课堂展示:邀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巩固练习(10分钟)
a.教师出示一系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帮助。
c.课后学生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课堂小结(5分钟)
a.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b.强调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数位对应、竖式排列等。
c.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a.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b.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增进亲子关系。
c.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通过介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区别。
b.两位数减两位数:探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加减法知识体系。
c.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介绍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如分配律的应用,为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
d.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探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试商和除法竖式,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2.拓展建议:
a.鼓励学生通过家庭作业或课外阅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烹饪时的分量配比等。
b.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数学软件,进行两位数加减乘除的在线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c.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或竞赛,如24点游戏、数学智力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d.鼓励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计算尺等,进行数学实验和探究,如探究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规律。
e.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