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 一位数(不进位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主要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1)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增强学生对数和符号的理解;2)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形成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3)直观想象:利用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理解加法运算;4)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正处于从直观操作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表现为:
1.学生层次:二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加法计算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规则理解不深。
2.知识方面:学生在一年级已接触过简单的数数和加法,但对于两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尤其是不进位加法,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能力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操作和游戏来学习。因此,本节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素质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课堂参与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加法运算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
2.操作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加法运算的过程。
3.游戏法:设计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运用PPT展示加法运算的步骤和示例,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使用数学教学软件,提供互动式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视频: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或不熟悉的加法运算情况。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两个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篮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表达篮子里苹果的数量。
2.引出问题:如何用加法表示两个篮子中苹果的总数?
3.激发兴趣:提出加法运算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基本概念讲解:介绍加法运算的基本符号“+”,解释“和”的含义。
2.操作演示:教师演示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并逐步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竖式讲解:详细讲解竖式加法中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加的方法。
4.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23+4,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步骤。
5.学生操作: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套加法练习题,互相检查并讨论。
2.课堂竞赛:进行加法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3.变式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加法题目,如加法带圈、加法连加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重点: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关键步骤。
2.强调要点:强调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开始加的重要性。
3.提出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2.指导方法:提示学生可以使用竖式进行练习,也可以借助教具或实物进行操作。
3.预期效果:期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数感和符号意识增强**: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加法计算,加深对数字和加法符号的理解,提高对数的基本感知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在解决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加法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分析问题、找出规律,这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直观想象能力发展**:通过使用教具和图形,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加法运算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发展他们的直观想象能力。
4.**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进行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5.**计算能力增强**: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