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股票、债权及衍生工具投资的分类: 4、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实际利率法:按照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来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法下,每期的投资收益是由实际利率与当期期初的摊余成本来决定的。 摊余成本 例3-3 例3-3(会计处理) 例3-3(会计处理) 例3-3(会计处理) (5)201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 贷:投资收益 113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6)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 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例3-4 例3-4(会计处理) * * 学习目标: (1)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 (2)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的规定; (3)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的规定; (4)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 无活跃市场的股票投资 无活跃市场的债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贷款和应收款项 有活跃市场的非第一类投资 依管理者意图 交易性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一般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方可转回 一定是 债权投资 不能与其他任何金融资产互相转化 一、概述 1、含义: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为债权性投资,如企业购买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2、特征: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 3、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金融资产的影响 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 支付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复利):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当前账面价值的利率 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 处置时:所得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 当期损益 债券发行方式:平价、溢价、折价 原则: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 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减值准备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即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