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教案鲁教版必修2.doc
PAGE
3-
交通运输布局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说明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课件视频引入课题,教会学生读图析图,通过探讨、比较、归纳、总结驾驭交通线的布局原则。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实际交通线路,理解交通线的布局原则,知道地理学问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驾驭的地理学问应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2.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化,培育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今年高一学生基础特殊薄弱,学习实力和接受学问的实力偏低,缺乏基本的地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教学季节奏要慢,多引导和激励。
教学重点难点: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与发展的因素;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导入:学生齐读教材p93课文,问:交通运输线包括哪些?(马路途、铁路途、管道线、航空线、水运航道线)我们今日就来学习各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观赏青藏高原的美景和歌曲《天路》。
教学过程:青藏铁路途的建设
视频中播放的图片和歌曲,指的是?(青藏铁路)我们今日就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来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4,读图4-2-4青藏铁路途,青藏铁路是指从青海省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全长1956千米,2006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事实上,青藏铁路分两期完成,一期是从青海省的西宁到青海省的格尔木,早在1979年就已经通车,为什么当时不把铁路一次干脆修到拉萨呢?(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
那么从格尔木到拉萨须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须要现有的科技做保障呢?请同学们看青藏铁路途图,从格尔木到拉萨经过哪些地形区,跨越哪些江河?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青藏铁路经过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终年寒冷,导致多冻土;同时海拔高,空气淡薄,氧含量不足;结合高寒缺氧,让学生做活动,握住鼻子不呼吸,体验氧含量不足的感受,并通过材料(课件展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描述材料)了解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的后果,进一步让学生对比青藏铁路建设者为建设青藏铁路所做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化。
2、青藏高原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物种单一,破坏后,复原相当困难。
青藏铁路的建设须要克服世界性的三大难题: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因此工程量大,修路成本高,那么为什么还要修青藏铁路呢?
请同学们通过中国铁路途分布图并结合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探讨:修建青藏铁路有哪些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线;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等,此处由于学生的基础弱,须要加以引导分析),由此说明,青藏铁路的建设,是由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的,在现有的科技保证下,克服了世界性的三大难题,从而使青藏铁路创下了很多世界之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青藏铁路创下的世界之最)
现有的社会经济确定要修进藏铁路,但进藏铁路可以有多条(青藏铁路、甘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课件图片展示进藏铁路途。为什么要选青藏铁路,而不是其他铁路呢?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呢?同时让学生看课本p95表格,探讨最终选择青藏铁路的缘由是什么?(从自然因素考虑详细的路途选择),并结合楚雄本地实际交通线,探讨影响交通线的因素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分小组沟通探讨:
1、进藏铁路为什么最终选择青藏铁路?(要求从造价、工程量、线路经过哪些地形区、地势凹凸起伏,经过区有哪些地质灾难,跨越的江河等方面进行探讨)
2、结合我们楚雄的马路途来谈谈马路途的区位因素:
??1)确定因素:
??2)保证因素:
??3)选线要考虑的自然因素:详细选择从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来探讨满足修马路的要求是什么。
3、结合楚雄龙川江为什么不能通航,缘由是什么?来谈谈满足通航的条件有哪些?(提示:从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来谈)
4、结合学问窗来谈谈欧洲水运发达的区位优势是什么?(从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来谈)
探讨完成后,由学生沟通发言,老师依据学生回答的状况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确定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而在详细选线时要考虑自然因素,在克服不利自然因素进行修路时要靠科技做保障。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青藏铁路的布局,让学生理解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总的来说,比较满足,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但由于对学生基础过于薄弱,学生活动方面不是很主动,上课时间把握不好,课堂测评没能完成,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特殊是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
课堂测评:
1、历史上,四川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当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植被?????D、地形
2、现在,四川铁路马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