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doc
PAGE
6-
其次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进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南昌地铁线网由东湖区的八一广场、秋水广场城市中心向东、向西扇形进展,呈双中心放射布局,并与城市周边范围连接,线路密集处南昌65%以上人口不出500米的行走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目前,南昌地铁1号线已运营一年多,2、3、4号线也正处于建设中。据此回答1~2题。
1.南昌市乐观修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C)
A.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南昌的就业压力
B.提升南昌市的整体形象,加快南昌市的城市化建设
C.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南昌市民的出行时间
D.乐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南昌市旅游业的进展
2.南昌地铁1—4号线建成后,带来的间接效益是(A)
A.加速城市化进程
B.节约出行时间
C.地面空间增加
D.削减交通事故
[解析]第1题,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修建地铁会提高城市交通运输力量,所以南昌市修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南昌市民的出行时间。第2题,南昌地铁1—4号线建成后,带来的直接效益是节约时间,带来的间接效益是加速城市化进程。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7年7月4日,习主席在莫斯科会见梅德韦杰夫,双方正式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据此回答3~4题。
3.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B)
A.有利于巩固国防
B.开拓海外能源选购地
C.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D.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解析]据材料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因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开拓海外能源选购地,拓宽能源进口渠道,B项正确;海上交通线路开拓,对巩固国防、加速对外开放进程、促进民族团结作用不大,排解A、C、D三项。
4.使得“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至今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的缘由不包括(A)
A.经济回报收益低 B.通航时间有限
C.商业运营环境差 D.航运受浮冰威逼
[解析]北极航线纬度高,有冰封期,通航时间有限,并且受浮冰的影响,沿途自然条件差,商业运营条件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北极航线能极大缩短经过好望角、苏伊士水道等地区的航程,经济回报收益高,A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杭州市1987年和2008年城市形态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甲铁路线对杭州市的主要影响是(B)
A.直接促进钱塘江南岸的进展
B.加强杭州与外界联系
C.完善了杭州的市内交通
D.引起铁路沿线房价的上涨
[解析]据图可知,甲为杭州对外交通铁路,可以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加强杭州与外界联系,带动沿线经济进展,B项正确,A、C两项错误;铁路能带动站点四周的房价,而不是整个沿线的房价,D项错误。
6.与1987年相比,2008年杭州市城市形态的变化为(C)
A.城市用地面积充分,相对均衡地向四周进展
B.西湖西面和南面进展较慢,主要为爱护西湖的旅游环境
C.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进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钱塘江水运便利,城市沿江进展快速
[解析]据图可知,1987年前,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在西湖以东、以北区域进展,2008年后,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向东北和东南进展,西南部是山区,所以限制城市向西南进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进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目前钱塘江泥沙淤积,航道浅,航运价值不大。
(2024·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下图为高铁开通前、后上海市民依据去往不同旅游资源点的各时间段的比重示意图。图中S、M、L分别为近程、中程、远程旅游;2、3、7、X、9分别为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其他时间、寒暑假。读图,完成7~8题。
7.高铁开通后,上海市民外出旅游的变化特点有(B)
A.小长假选择近程旅游人数明显增加
B.双休日选择中程旅游的比重明显增长
C.其他时间选择远程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削减
D.黄金周对外出旅游的吸引力变得更大
8.结合所学旅游地理学问分析,高铁开通更有利于(B)
A.节约市民旅游经费预算
B.游客敏捷选择出游方案
C.爱护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
D.缩小客源与旅游资源距离
[解析]该题考查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及特点。第7题,读图,虚线空点表示开通前,实线黑点表示开通后,依据图中曲线可以推断小长假选择近程旅游人数明显削减,A错。双休日选择中程旅游的比重明显增长,B对。其他时间选择远程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增加,C错。黄金周对中、远程外出旅游的吸引力变化不大,D错。第8题,高铁开通,市民出游增多,不能节约市民旅游经费预算,A错。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游客敏捷选择出游方案,B对。游客增加,不利于爱护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C错。可以节约时间,不能缩小客源与旅游资源距离,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