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课件-广西医科大学-第9章 核苷酸代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苷酸的生物功用 一、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salvage synthesis pathway) IMP的合成-1 谷氨酰胺提供嘌呤的9位N原子 2、AMP和GMP的生成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特点 ?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 肝脏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黏膜和胸腺。 ? 先合成IMP,再合成AMP和GMP。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3、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本小节要求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嘌呤合成时的元素来源、特点和补救合成途径的生理意义;IMP转变为AMP及GMP的过程。 脱氧核苷酸生成和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的作用环节;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嘧啶核苷酸的结构 从头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的调节 (二)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三)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本小节要求 掌握嘧啶碱合成的元素来源和特点;了解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过程;熟悉脱氧胸苷酸的生成及甲基的来源。 了解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作用环节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2、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3、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二、问答: 1、核苷酸中嘌呤环与嘧啶环在体内的合成原料及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的特点。 2、列举影响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及其抗癌作用原理. 3、试述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柠檬酸合酶 变构激活剂:ADP 变构抑制剂:NADH、琥珀酰CoA、柠檬酸、ATP 异柠檬酸脱氢酶 变构激活剂:ADP、Ca2+ 变构抑制剂:ATP 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强迫性痉挛,舞蹈样手足徐动,自咬嘴唇,手指致残。 自毁容貌综合征 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 A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XMP GMP NH3 腺苷酸脱氨酶 鸟苷酸还原酶 NADPH+H+ NADP+ NH3 IMP脱氢梅 核糖核苷酸通常是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被还原,由核糖第二位碳原子上的氧脱去形成。 dNDP + ATP 激酶 dNTP + ADP (四)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氨蝶呤 氨甲蝶呤等 氮杂丝氨酸等 6-巯基嘌呤 6-巯基鸟嘌呤 8-氮杂鸟嘌呤等 叶酸类似物 氨基酸类似物 嘌呤类似物 次黄嘌呤 6-巯基嘌呤 6-巯基嘌呤的结构 6-MP抑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阻断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6-MP磷酸核糖化后产生6-MP核苷酸抑制AMP和GMP的合成; 6-MP核苷酸反馈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阻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甲酰甘氨酰 胺核苷酸 (FGAR) PRPP 谷氨酰胺 (Gln) = PRA 甘氨酰胺 核苷酸 (GAR) = = 甲酰甘氨 脒核苷酸 (FGAM) 5-氨基异咪唑- 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 = 5-甲酰胺基咪唑- 4-甲酰胺核苷酸 (FAICAR) IMP 次黄嘌呤 (H) PRPP PPi = AMP = PRPP PPi = 腺嘌呤(A) GMP = = PRPP PPi 鸟嘌呤(G) 6-MP 6-MP 6-MP 6-MP 6-MP 6-MP 氮杂丝氨酸 氮杂丝氨酸 氮杂丝氨酸 MTX MTX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 核苷 核苷酸酶 Pi 核苷磷酸化酶 碱基 1-磷酸核糖 嘌呤碱的最 终代谢产物 AMP GMP H (次黄嘌呤) G X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鸟嘌呤脱氨酶 (肝脏、小肠、肾脏) 腺苷脱氨酶 (dAT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痛风: 临床症状:血尿酸持续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致使人在睡梦中痛醒。然后发病部位逐渐波及全身关节及软组织核骨质,尿酸不断沉积形成”痛风石“。到痛风晚期阶段患者关节畸形并肾功能损伤,危及生命。 病因: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 治疗:减少尿酸生成或增加尿酸的排出 血中尿酸含量:正常:0.12-0.36 mmol/L; 痛风症:超过0.48 mmol/L 痛风症的治疗机制 鸟嘌呤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别嘌呤醇 1、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