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化学精品课件-广西医科大学-第7章 脂类代谢.ppt

发布:2018-07-05约1.35万字共1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七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脂类概述 定义:脂类是脂肪(fat)及类脂(lipoids)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分子。 分类 脂肪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也称为 (fat)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机体自身合成(饱和脂酸及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各种脂酸,多不饱和脂酸) 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 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甘油进入糖代谢 脂肪酸的b氧化☆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脂肪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是非极性、不溶于水的甘油脂酸三酯,基本结构为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酸酯化。 简单的甘油三酯: 含有同一种脂酸的甘油三酯 混合甘油三酯: 含有两种或三种脂酸的甘油三酯 经过一次β-氧化脂酰CoA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1分子乙酰CoA,1分子的FADH2,1分子的NADH。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不是其氧化作用的逆反应,而是有其特有的途径,这主要是由于: 两者进行的场所不同 两者利用的酶体系不同 2. 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 以甘油一酯为起始物,在脂酰转移酶催化下,加上两分子脂酰基,生成甘油三酯。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小肠粘膜细胞。 甘油二酯途径: 肝细胞、脂肪细胞主要利用糖代谢产物3-磷酸甘油,在脂酰转移酶催化下,加上2分子脂酰基生成磷脂酸,然后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下脱去磷酸生成1,2-甘油二酯,最后加上1分子脂酰基生成甘油三酯。 胰岛素能提高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并能诱导此酶的合成,因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因而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但它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增加胆固醇的转化。 鞘磷脂 以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鞘磷脂 FA Pi X 鞘氨醇 OH 磷脂双分子层的形成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部位: 磷脂酸(脂酸、甘油、磷酸盐)与X取代基团(胆碱、丝氨酸、肌醇等),还需要ATP,CTP等辅助因子的参与。 原料: 二、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合成 合成基本过程: (1)二酰甘油途径: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主要通过此途径合成,特点是参与合成的胆碱和乙醇胺需要先被活化为CDP-胆碱和CDP乙醇胺后再转移到二酰甘油分子上。 (2)CDP-二酰甘油途径: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心磷脂通过此途径合成。特点是磷脂酸先与CTP反应,产生CDP-二酰甘油,然后再与肌醇,丝氨酸,磷脂酰甘油反应。 乙醇胺 激酶 ATP ADP POCH2CH2NH2 胆碱 激酶 ATP ADP POCH2CH2 +N(CH3) CTP:磷酸 乙醇胺胞苷酰 转移酶 CTP PPi CDP-OCH2CH2NH2 HOCH2CH2 +N(CH3) CTP:磷酸 胆碱胞苷酰 转移酶 CTP PPi CDP—乙醇胺 CDP—胆碱 磷酸乙醇胺 磷酸胆碱 HOCH2CH2NH2 HOCH2CH2 +N(CH3) HOCH2CHCOOH NH2 - CO2 3S-腺苷甲硫氨酸 丝氨酸 乙醇胺 胆碱 (1) 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主要通过二酰甘油途径合成 (1)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主要通过二酰甘油途径合成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转酰酶 2RCOCoA 2CoA 磷脂酸 磷酸酶 Pi 二酰甘油 转移酶 CDP-乙醇胺 CMP CDP-胆碱 CMP 脂酰-CoA CoA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甘油三酯 (脑磷脂) (卵磷脂) (2)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及心磷脂通过CDP-二酰甘油途径合成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转酰酶 2RCOCoA 2CoA 胞苷酰转移酶 CDP-二酰甘油 合成酶 丝氨酸 CMP 磷脂酰甘油 CMP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丝氨酸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CTP PPi 肌醇 CMP 磷脂酸 三、磷脂酶催化甘油磷脂降解 磷脂酶 (phospholipase , PL) 作用于1,2位酯键的酶分别称为磷脂酶A1及A2 作用于溶血磷脂1位酯键的酶称为磷脂酶B1 作用于3位磷酸酯键的酶称为磷脂酶C 作用磷酸取代基间酯键的酶称为磷脂酶D CH 2 O - C - R 1 R 2 C - O - CH CH 2 O - P - O X OH O O O O 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