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精神失常药05..ppt

发布:2017-05-24约5.92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 精神失常: 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如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 ☆ 发病率:精神病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但多达0.5%-1%。我国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约6600万)患有已经确诊的各类精神障碍,而全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总和则高达2亿至3亿。目前病人达1600万人,其中每年约有100万人有自杀的倾向,以妇女和儿童多见,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抗精神失常药 一、 精神失常的分类: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症 3、焦虑症 4、抑郁症 二、抗精神失常药分类: 1、抗精神分裂症药 2、抗躁狂症药 3、抗焦虑症药 4、抗抑郁症药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冬眠灵 wintermine) 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是其抗精神病作用机理,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 氯丙嗪药理作用 (一)?? 对中枢N系统的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 特点: 强、慢 、只解除症状、不能根治 需长期用药维持、无成瘾性及耐受性 原理: (1)、精神病的病因 A、精神分裂症: 可能与脑内DA能N功能异常有关: ① 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增加→精神 分裂症的症状恶化或诱发精神分裂症。 ② 病人脑内单胺氧化酶和多巴胺 β-羟化酶活性↓,结果:多巴胺 →NA↓→多巴胺↑;NA破坏↓→中 枢NA↑。 ③ 病人脑内DA及D2受体较正常人多。 也可能与5-羟色胺N及NA能N功能异常有关( NA 及5-HT↑ ) 。 B、抑郁症: 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脑内NA和5-HT↓,DA功能降低,DA ↓有关。 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与基因缺陷有关。 脑内多巴胺通路及其功能: (2)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原理: ① 主要为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的DA2受体 ② 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中的?受体( 参与维持大脑对外界的警觉反应)----产生镇静、安定作用,也有助于抗精神病。 2.镇静、安定和加强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比较 氯丙嗪药理作用 3.镇吐作用 --- 强 小剂量即可抑制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但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机理:小剂量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 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4.降低体温 ①?降低体温的原理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功能失调 产生以下效应: 对寒冷的防御反应↓---抑制产热 外周血管扩张---------增强散热 降温特点:强 ⑴ 对正常体温与发热体温均有作用 ⑵ 体温可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配合物理降温可使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可造成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 人工冬眠的特点: ⑴体温↓,基础代谢率↓ →耗氧↓ ⑵组织器官活动减少,耗氧量降低 →对缺氧的耐受力↑ ⑶ 对外界病理刺激的反应性↓ ⑷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二)对植物N系统的影响 1.阻断?受体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直接舒张血管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DA通路(下丘脑-垂体DA通路) 引起内分泌失调: ① 促性腺激素↓--排卵延迟、停经等。 ② 生长素↓------抑制生长发育 ③ 促皮质激素↓--使糖皮质激素↓ ④ 催乳素↑---泌乳、乳房增大 用途: 1、精神病 2、躁狂症 3、神经官能症 4、止吐(晕车、晕船呕吐除外) 5、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三.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中枢抑制、抗胆碱、局部刺激 2.体位性低血压 3.锥体外系症状(主要而严重) 发生率75-90% 原理:阻滞黑质-纹状体DA通路, 胆碱能神经亢进所致 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 (1)静坐不能(5~60天发生) (2)急性肌张力障碍(1~5天发生) (3)帕金森氏综合症(5~30天发生) 4.过敏反应 5.内分泌失调 6.急性中毒 中枢深度抑制---昏睡、BP↓、心动过速、休克等,应立即采取对症处理: BP↓---可选 NA,不可选Adr对抗。 7.恶性综合征:少见,可致死 高热、惊厥、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肌僵直等。 可能与阻断外周神经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