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3
一、设计意图
本课“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以东亚为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产业转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案例,学生能够认识到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产业转移,学生能够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培养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特征。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产业转移这一经济地理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深度学习。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时,可能难以把握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因素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可能对东亚地区的地理背景和文化差异缺乏深入了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还需要克服信息过载的问题,学会从大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案例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东亚地区的地图、产业分布图等,直观呈现产业转移的地理特征。
2.教学软件辅助: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操作模拟产业转移过程,加深对产业转移的理解。
3.视频资料辅助:播放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产业转移?为什么会有产业转移的现象发生呢?请大家课后预习,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二、新课讲授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
同学们,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部分产业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过程。产业转移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根据转移方向可以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根据产业性质可以分为制造业转移、服务业转移等。
(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
2.产业转移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产业转移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不断上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2)寻找新的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将产业转移到具有潜在市场的国家或地区。
(3)利用资源和技术:企业为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技术,将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或地区。
(4)政策导向:政府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特定地区转移。
(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
3.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都有一定的影响。
(1)对转出地的影响:产业转移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2)对转入地的影响:产业转移有助于提高当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
4.以东亚为例
(1)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东亚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力度大。
(2)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类型:以制造业转移为主,包括家电、服装、电子产品等。
(3)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1)案例背景:我国某家电企业在2010年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
(2)案例分析:分析该企业选择越南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对该企业和越南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学生发表观点)
四、课堂讨论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