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合理消费》(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docx
《3.2合理消费》(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2合理消费》(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3.2合理消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五年级学生已有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消费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提升财务规划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消费行为,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同时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合理消费的含义,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难点: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消费行为相结合,形成理性消费习惯。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合理消费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消费决策。
-难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家庭消费调查、模拟购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消费经验,形成个人消费观念。同时,引入专家讲座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消费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案例,系统讲解合理消费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消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3.活动法:设计模拟购物、家庭消费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理消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消费数据、图表,增强信息传递的直观性。
2.视频教学:播放与消费相关的教育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拓宽视野。
3.网络互动: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课后讨论和作业提交,提高教学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不同消费场景的照片或视频,如过度消费、理性消费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消费过度,有的人消费合理?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消费经历,引出合理消费的话题。
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合理消费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解释合理消费的具体应用。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合理消费。
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合理消费的理解。
-小组交流: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合理消费的理解程度。
-学生提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深化对合理消费的认识。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购物场景,实践合理消费。
-反馈交流:各小组分享扮演过程中的体验,教师总结合理消费的要点。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合理消费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关系。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对合理消费的个人感悟,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布置与合理消费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记录一周家庭消费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消费场景照片(1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话题(1分钟)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消费经历(3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讲解合理消费定义和原则(5分钟)
-案例分析:教材案例讲解(5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1分钟)
-小组交流: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5分钟)
-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4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2分钟)
-学生提问:学生提问并解答(3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5分钟)
-反馈交流:各小组分享并总结(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2分钟)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感悟(3分钟)
7.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内容(2分钟)
-布置作业:布置家庭作业(3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介: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的权利。
-环保消费指南:提供关于环保消费的知识,如绿色产品、节能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