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漫画”老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习作:《“漫画”老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习作:“漫画”老师》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部分。本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身边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课文提供了多篇范例,学生可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本课的写作任务是让学生尝试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习作:“漫画”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够发现老师的特点和个性。
2.描写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老师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具体描绘,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写能力。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漫画的形式呈现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4.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描写老师,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观察和描写老师的特点和个性。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难点:
1.如何抓住老师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具体描写。
2.如何将修辞手法自然融入描写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漫画的形式呈现老师。
解决办法:
1.课前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初步了解老师的特点和个性。
2.课堂上通过例文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3.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4.提供漫画创作的素材和参考,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用漫画的形式呈现老师。
5.在评价环节,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张、画笔、彩色笔等。
2.课程平台: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习作指导PPT、漫画创作素材。
3.信息化资源:网络资源(可选,用于查找关于老师的漫画或相关指导文章)、在线字典、图片库等。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小组讨论、互动提问、漫画创作、成果展示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习作:“漫画”老师》的预习PPT和相关文章,让学生提前了解习作要求和主题。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准备。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PPT和文章,理解习作要求和主题。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准备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想法。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教师参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前熟悉习作要求和主题。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任务的发布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习作要求和主题,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位老师的漫画像,引发学生对“漫画老师”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观察老师、捕捉特点,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漫画,并分享给大家。
-解答疑问: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如何将老师的特点转化为漫画元素。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绘制老师的漫画,并在班级内分享。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或与同学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写老师的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绘画,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艺术表现力。
-合作学习法:分组绘制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观察和描写老师,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习作经验,绘制一位其他老师的漫画,并写一段描述。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关于漫画创作和人物描写的书籍和网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的作业,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