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3.1 测试现代生物科技专题.doc

发布:2017-03-05约5.5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修3.1 测试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1.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要把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首先必须用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________态,然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4)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侵染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后,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培养成再生植株要经过[C]________和[E]________。如要确保再生植株中含有抗虫基因,可在C过程的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__。 (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把这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3)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时,首先必须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关键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因为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故若要确保再生植株中含有抗虫基因,可在C过程的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上,检测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答案: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限制酶 DNA连接酶 (3)Ca2+ 感受 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 (4)脱分化 再分化 卡那霉素 (5)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上 DNA分子杂交技术 2.转基因抗虫棉是人们应用较早的基因重组技术推广项目,目前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启动子的作用是与____________进行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过程。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主要依靠二者含有相同的________。若限制酶切出了平末端,要选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连接,图中转基因过程通常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试管苗的形成,先诱导生成________(填“丛芽”或“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棉株1、2、3中各随机取出一个叶肉细胞,其细胞核中含有的目的基因的个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RNA聚合酶 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 EcoRⅠ和BamHⅠ (2)丛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利于生长 (3)0 1 2 3.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EBOV)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内要加入含有VP40基因的DNA、dNTP、Taq酶和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引物,且反应需要在一定的________溶液中才能进行。 (2)选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在大肠杆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可称为________。 (3)过程⑥常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