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均数第一课时说课--.ppt

发布:2016-11-01约4.28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学校对各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查包括以下几项: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四个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 1号 2号 3号 平时成绩 70 90 80 期中考试成绩 90 95 100 期末考试成绩 95 70 80 老师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四项得分依次按20%,30%,50%的比例计算各个同学的数学总评成绩,那么哪个同学数学成绩最高? 【板书设计】 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 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谢谢!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下)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标》 教材 学生 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它们与生活密切相关,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平均数也是学习方差的基础. 《课标》 教材 学生 学生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于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也比较熟悉,这些都对学习加权平均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权的概念以及其作用的理解.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式: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说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二)合作交流 强化新知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四)反思小结 当堂检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引例:试一试(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其中两组数学期末成绩的信息)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其中两组数学期末成绩如下,请帮老师确定哪一组的平均成绩更好一些. (小组合作完成后说出思考方法.)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组 90 88 87 93 75 80 82 86 88 91 第二组 95 92 85 90 80 68 90 91 87 90 想一想:如果一班5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70分,二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则两班的总平均分为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受最深的分数出发,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愿望. 问题 1.这两个班的总分和总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算出这两个班的总平均分吗? 2.小李同学求得的平均分为: 分,你认为小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这两个班的总平均分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再算一算这两个班的总平均分。 给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4.加权平均数和数据的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你能否从小李的计算结论中体会数据的权的作用? 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n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在计算这个平均数的公式中,相同数据x1的个数f1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占分量轻重的意思,f1越大,表示x1的个数越多,于是x1的“权”就越重。因此这个公式又称为加权平均数公式. 练习: 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郊县 人数(单位:万)人均耕地面积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