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理产科学—异常产褥妇女的护理(助产技术课件).pptx

发布:2025-03-08约1.7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异常产褥;;产褥病率(puerperalmorbidity)是指分娩24小时后至10日内即产后2~10天,每天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1.感染诱因

(1)与分娩相关的诱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无菌操作不严等。

(2)其他诱因:贫血、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

2.感染病原体

(1)需氧菌:链球菌、杆菌、葡萄球菌。

(2)厌氧菌:革兰阳性球菌、杆菌属、芽孢梭菌、支原体、衣原体。

3.感染途径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主要症状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1.血液检查

2.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CT和MRI检查

;1.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增强机体抵抗力。

2.加强孕期卫生指导,临产前2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3.积极治疗外阴炎、阴道炎等。

4.积极治疗贫血等妊娠合并症。

5.减少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的发生。

6.分娩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手术指征。

7.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不能离床活动者应在床上活动下肢。

;1.支持疗法物理降温、镇痛等。

2.局部处理热敷或切开引流等。

3.应用抗生素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4.血栓性静脉炎的处理肝素治疗等。

;评估与监测;1.评估与监测

健康史

身心状况:体温、伤口、子宫复旧、恶露、心理变化及社会支持等情况

辅助检查;2.照顾与支持

卫生指导

休息与体位

饮食指导

心理支持;(七)护理要点;4.健康教育

病因或诱因的消除

生活指导

就医指导;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般产后4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症状类似普通抑郁,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烦躁,重者出现自杀倾向等。

;1.神经内分泌因素

2.遗传因素

3.社会因素

4.心理因素

5.产科因素;1.情绪改变

2.认知改变

3.行为改变

4.生理改变;《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DSM-V》(2013年)

在过去的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症状,必须具备(1)(2)两条。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1.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

2.贝克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

3.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ostpartumDepressionScreeningScale,PDSS);1.对母亲的影响产后出血、产妇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工作、自杀等。

2.对新生儿/婴儿的影响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情绪、行为和认知发育等。;1.对有精神病家族史、抑郁史、不良妊娠分娩史产妇多劝导和关心。

2.开展妊娠、分娩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3.提供社会支持,特别是丈夫和家庭成员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4.实施无痛分娩和Doula陪伴分娩,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紧张情绪。

5.提倡自然分娩,减少无明显指征剖宫产。;1.心理治疗重要的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临床常首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评估与监测;1.评估与监测

健康史

身心状况;2.照顾与支持

休息指导

饮食指导

心理支持

角色转换指导

防止意外发生;3.处理与配合

遵照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重症病人应在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生指导下用药。;4.健康教育

病因或诱因的消除

产后心理疏导

用药指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