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3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病理生理
主要病理类型及概述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并发症
鉴别诊断
治疗
; ;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及概述;
1.微小病变性肾病: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0%~25%。本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高发,成人发病率较儿童降低,但60岁后发病率又出现小高峰。临床表现中血尿和高血压少见。
60岁以上的患者中,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大多数患者(约80%~90%)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一般治疗10~14天后开始出现利尿效应,蛋白尿可在数周内转阴,人血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但易复发。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木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木型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约50%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1/3患者起病时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持续肾病综合征的患者,5~10年内50%以上进展全终末期肾病(ESRD)
3.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木型是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20%~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本病好发于青年,多数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尿。
?
?
?
;
?4.IgA肾病:木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有些患者可同时合并微小病变性肾病,这部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疗效同微小病变性肾病。若患者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则提示预后不良。
5.膜性肾病: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的 20%~3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患者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约为10%~40%)。MN的自然病程差异较大,约1/3患者;出现自然缓解,1/3患者持续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1/3患者5~10年进展至ESRD。
;
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型在我M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少见,好发于青壮年。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常呈持续进行性进展本病治疗较为困难,50%患者在10年左右进展至ESRD。
?
;
难??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对糖皮质激素抵抗,依赖和(或)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
1.糖皮质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或相应剂量的其他类型的糖皮质激素)8周无效;若病理类型为FSGS,KDIGO指南定义为足量激素治疗16周。根据我国患者情况,我们建议FSGS患者足量激素治疗12周无效时定义为激素抵抗。
?
?
;
2.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DNS):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于减量或停药后2周内复发,连续2次以上。
3.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FRNS):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2次,12个月内复发3次或以上。
?
;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转归;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转归; 并发症; 鉴别诊断; 治疗;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的基本原则; 免疫抑制治疗的基本原则;
3.使用糖皮质激素应遵循“足量,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
(1)起始剂量要足:泼尼松(1.0mg-kg-1-d-1)顿服(最大剂量60mg/d),连用6-8周,部分患者可根据病理类型延长至12周。目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是泼尼松,肝功能损害者可选用口服等效剂量的泼尼松龙,或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
(2)缓慢减量:每1~2周减去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左右时病情易复发,需要注意观察,并尽量避免感冒、劳累等诱因,对已多次复发患者,可以延缓药物减量速度或加用免疫抑制剂。
?
?;
(3)小剂量维持治疗:常复发患者在完全缓解2周或完成8周大剂量疗程后开始逐渐减量,当减至低剂量时(0.4~0.5mg/kg/d),可将两日剂量的激素隔日一次顿服,一般完全缓解后,至少维持治疗3~6个月。
?
?;;3)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主要不良反应
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肝肾毒性,高血压,手颤,高尿酸血症,多毛等。环孢素长期使用可导致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动脉硬化的风险,因此对于治疗前已有血肌酐升高,和(或)肾活检有明显肾间质病变者应慎用。
他克莫司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升高,高血压肾毒性等。
(4)吗替麦考酚酯(MMF)主要不良反应: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损害等。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