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5节力的分解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发布:2025-03-16约5.4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9

力的分解

备课资源

“四两拨千斤”的物理学分析

“四两拨千斤”之说,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

从上面可以看出,“四两拨千斤”是靠各种方式,变更对方力道方向的技巧。那么这种技巧假如真的走上类似散打、K1等竞赛的擂台,面对对方来势凶险的拳脚,真的有效吗?下面来做一道物理题吧。

题目:假设如下状况,甲拳手一个直拳攻击乙拳手的头部,乙拳手不是干脆挡,而是从甲的手臂侧向拨开甲的拳头(即以垂直于来拳方向施力,要让对方拳的方向偏移,这是最有效率的施力方向),使得甲的拳头没有打中自己的头,那么,甲、乙须要用多大的力?

解:(1)假设甲的身高为1.8m,则其手臂长约0.75m,前臂长约0.45m。

把前臂近似为长0.45m,直径0.12m的圆柱体,人体密度约1200kg/m3,则前臂重量为。

报道说武林高手拳速可达40英尺/秒,即约12m/s,考虑到不是每个拳手都那么快,这里只取v=7m/s。

假设乙恰好在甲可以打到的距离,考虑甲的臂长,取两人距离0.73m,甲出拳前手臂弯曲,距离乙0.3m,则拳头移动距离。

假设甲手臂伸直时拳头恰好加速到v=7m/s,则整个加速过程平均速度为

则甲的攻击时间,

拳头加速度,

甲用力。

(2)设乙头部宽度为0.15m,上面设乙的拳头直径为0.12m,甲拳头瞄准乙头部正中,那么要恰好拨开甲拳,至少须要让甲拳侧向偏移

由于乙须要反应时间,而且乙的手起先并不和甲的手接触,要接触到甲的手臂还须要一段时间,设这段时间为0.05s,则乙的真正施力时间为。

由于起先甲拳的侧向速度为0(直拳),侧向位移完全是乙施力造成,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则甲拳的侧向加速度。

乙用力。

可以看出,乙须要和甲差不多的力,才可以侧向拨开甲的拳,“四两拨千斤”并不行能。

但是,事实上还不仅如此。乙要给甲拳施力,自己的手臂也要加速,这也须要力,所以事实上侧向拨开甲的拳头,乙运用的力可能是甲的2倍左右。

由此可以知道,所谓靠小力化解大力,实战中并不行能。在对方快速攻击时,想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略微变更对方的力道方向避开被攻击,本身你就须要运用更大的力。究其缘由,是因为你的施力时间比他出拳时间短,而且你本身的手臂加速也须要力,最终造成这个结果。

四两拨不了千斤,相反,可能要两千斤的力气才能拨动千斤。现实也正是如此!

拳击、散打,中泰对抗等竞赛的实际状况说明白这一点,在防守对方直拳时,拳手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格”(即侧向拨开对方攻击),而是“挡”(以自己手臂或拳头为盾,干脆承受对方的攻击)。缘由就是“格”须要消耗更大体力,而且假如自己没有比对方大得多的力气供应那么快的加速度,很可能无法拨开对方攻击,造成严峻后果。

同样,在武林风等节目中,无论选手是练什么拳的,什么形意也好太极也罢,绝大多数时候也是采纳“挡”来防守,因为“拨”事实上是须要更大体力的。

有人说“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虽然后半句话找不到出处,但是这才是真相。

而武打片里面的“四两拨千斤”,主角把对方牵引得东倒西歪,这个位移岂止上面计算的0.135m啊,力气要远远大于对方才可能。有人说真正的太极拳根本不是以柔克刚,而是以刚克刚,这估计才是事实。以柔克刚,只不过是因为违反了常理才被人津津乐道,其实是不存在的事情。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相识到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并满意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知道依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视察合力与分力关系,学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

2.学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去处理问题,学习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在力的分解实例分析过程中强化“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学习和领悟“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了解它的重要意义。

2.通过联系实际,培育学生关切生活四周事物的习惯,分析视察、仔细思索生活中物理问题的科学看法。

3.通过矢量合成定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在详细状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在详细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明确力的方向,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正确确定分力的方向。求解分力大小的数学方法。

教学方法

试验法、类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