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4-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能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合力和力的合成概念。
(2)能通过试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初步驾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要领,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学问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5)能应用力的合成学问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培育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经验应用探究试验的方法来探讨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在探究求合力的试验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和团结合作精神。
(2)培育学生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合成的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与应用。
【课前打算】
1.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学案。
2.试验器材:分组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展示过程】
一、基本概念:
1.阅读课本举例说明,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做力的合成?你如何理解“等效”和“替代”的含义?
(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称为这一个力的分力。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强调: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一个假设的力去替代几个共同作用的力,替代后这一个力的效果与原来的几个力是相同的。但合力并不客观存在,它是假想的力,是用来替代客观存在的分力的)。
2.通过阅读课本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你认为驾驭共点力概念时应留意什么问题?
(1)假如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些力就称为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你如何相识62页思索与探讨?(请对比同始终线两个力合力的求法)
(1)同始终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始终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
设问: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两个力怎样求合力?
2.请详细描述我们原委要探究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
探究两互成角度共点力合力的方法
3.试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两次要拉到同一点O呢?
试验原理: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体现效果相同
4.请思索:试验中应当用力的图示还是力的示意图如何去描述合力和分力?
完整描述力,须要画力的图示。
5.我们在试验中须要记录的数据有哪些?
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拉结点,使橡皮筋的结点伸长到O点;登记O点位置,然后登记两弹簧秤的读数,这就是力的大小。沿细绳方向在适当位置定下两点,确定力的方向。用一个拉力拉到同一结点,登记力的大小和方向。
6.为减小试验误差试验中我们须要留意哪些问题?
(1)弹簧测力计在运用前应检查、校正;
(2)拉力沿弹簧轴线方向,测力计与纸面平行;
(3)拉力应适当大一些,减小相对误差;
(4)结点小一些,细线细一些;
(5)同一次试验所选标度应相同;
(6)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的时候,夹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7)正确读数和记录。
7.假如让你去实施“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请简要的设计一下你的操作步骤。
(1)把橡皮条一端A固定在铺有白纸、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在橡皮条的另一端B结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的B端,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登记O点的位置、两细绳所在的直线和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就确定了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的B端,使它仍伸长到O点的位置,登记细绳所在的直线和弹簧测力计示数,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同时作用时是相同的。
8.试验的结论是什么?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范围和须要留意哪些问题?
试验结论总结: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1)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通用法则。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