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2弹力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5-
弹力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推断方向。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动身,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视察微小变更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在试验中,培育其视察、分析、归纳实力,敬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主动参加视察和试验,仔细探讨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重点】
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弹簧木棍气球橡皮泥
五.【课时支配】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西瓜在橡皮条的作用下爆裂,让学生试着分析西瓜爆裂的缘由是什么?
新课教学
一.弹力的产生
(生)演示一:取一根弹簧,让弹簧被拉长或压缩.
演示二:取一个木棍,用力让它弯曲.
演示三:取一个气球,用力捏扁气球
演示四: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把它捏扁
(师)思索一下,弹簧、木棍、气球、橡皮泥在各自的物理情景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同学们视察总结什么是形变
(生)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态或体积变更
(师)[探讨与沟通]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师)演示微小形变试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己视察,试验说明白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视察不到它的形变。
(师)刚才演示的四个发生形变的物体撤去外力后形变有什么变更
学生回答后引出两类形变
(1)弹性形变:能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肯定限度,物体形态将不能完全复原,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师)[猜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复原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
实例分析1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弹簧或橡皮筋的两端,在其的弹性限度范围内拉弹簧或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专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依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
(生)对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对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复原原状而把两手向中间扯。
实例分析2
(师)两手拇指根处相互挤压,发生形变。专心体会两手间的相互作用。
(师)左手对右手的力向什么方向?右手对左手的力向什么方向?
(生)左手对右手的力向右,右手对左手的力向左。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
(生)因为两手相互挤压时均发生了形变,为了复原原状,左右手相互往外推。
综上:像上面2例中弹簧对手的力,两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弹簧或手形变要复原原状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弹力。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来的形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回顾起先时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力)(2)、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二.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1)、平面与平面接触
AA
A
A
A
(2)、点与面接触
BA例题2:分析物体A受到的弹力(A
B
A
A(3)、曲面与曲面接触
A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弹力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有无的推断
AB
A
B
A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逝,弹力随着消逝。
(师)请同学们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并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师)请同学们探讨如何从表中的数据找出F随X变更的规律?
(生)画出F与X的关系图像找规律)
(师)请同学们依据试验探究的结果填空
(生)胡克定律:(1)内容:在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短)量x成
(2)、表达式:。
(3)、说明: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K的单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