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方法.ppt

发布:2016-11-08约1.01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马丽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方法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研究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第四节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内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的涵义 科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进行系统的规律性的探讨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现状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查阅文献:查阅与本题有关的文献,全面了解前人在该领域、该问题上已做过的工作和已获取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六代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 提出假设:是为了验证其有效性而提出的对某些未知事实的假定解释。这种猜测是有根据的猜测,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者事实。 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制定整个研究工作的实施计划,方案设计好就等于研究工作完成了一半。 收集研究资料:指获取本研究项目最终结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不同于文献收集。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观察法、调查法、 实验法等, 注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分析和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或数据,需进行整理和处理分析,初步的整理工作包括:归类、评分或评定等级,为统计处理作准备。 作出结论:根据统计处理的结论,结合当时研究的背景环境、具体条件、或特殊情景等作出明确的描述和解释。 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论文:把研究者的指导思想、学术观点、研究过程与成果公诸于众的主要方式,也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重要沟通渠道。 第四节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内科学研究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与科学研究的意义 二、基本原则 1.教育性 2.实用性 3.可行性 4.恰当性 5.准确性 三、基本类型 第二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抽样 第二节 变量 第三节 测量 第四节 误差 第五节 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 第六节 效度与信度 第一节 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抽样或者取样,即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抽取研究对象的这个总体又称为母体或全域,抽取出来的那部分叫做样本。 第一节 抽样 四、抽样的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抽样 4.多级抽样 5.整体抽样 6.有意抽样 第二节 变量 一、含义 变量就是随条件和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上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 二、分类 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研究中常指那些 能引起被测量的行为特性的变化的变量,是 研究者选定的条件,以决定其对行为的影响。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起变化的变量。 连续变量:是可代表一个持续量上任意数值的变量 间断变量:又称离散变量,只能代表某些独特的类型, 其间无中间数值。 定量变量:表示数量的变量,往往是持续变量 定性变量:表示种类或类型的变量,一般是间断变量 第三节 测量 一、什么是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数量化描述比仅用语言描述更加精确,更易于准确分析和作出科学结论。 二、测量量表的划分与比较 1.类别量表:也称命名量表,把人物、事件分门别类, 授以名称或数字代号。 2.等级量表:根据某种特性的程度,将事物或属性排列 序次,授以反映事物相对顺序关系的数值 或词。 3.等距量表:数量单位之间的差异是等距的,可以表示 “多多少”,但不表示倍数关系。 4.等比量表:代表测量的最高水平,具有以上三种量表 所具备的所有特性,类别、等级、等距。 并有一个有意义的绝对零点。 5.模糊量表:用模糊的数学来对现象进行描述,确定其 属于某一状态的程度,用一个数值来表示。 如:道德水平,教养态度。 三、测量的基本类型 四、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 1.间接性 2.社会性 3.近似性 第四节 误差 误差 一般来说,是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 1.系统误差:持续地使测量或研究结果向某一方向偏差倾向的误差。 2.取样误差 又称随机误差,其偏差无一定方向性,是由随机取样的先天局限造成的。 3.测量误差 是使用各种测量工具(量表、问卷、调查表等)进行测量时造成的误差。 第五节 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 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给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的详细说明。 操作定义有助于精确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