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审计第四章【51页】.ppt

发布:2017-03-22约8.69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审计的方法 本章提要 审计方法与审计理论是审计学科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审计学科。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了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的总称。 本章提要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着眼于企业的账户处理系统;制度基础审计着眼于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导向审计则着眼于将整个企业视为一个风险系统,系统考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 本章提要 审计工作方法体系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其中审计查证方法可分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传统审计方法(又称具体审计方法)、舞弊审计方法、审计抽样方法等。现代审计方法早就超越传统的事后查账技术,发展到广泛运用风险评估、分析程序、内部控制系统评审及经营风险评价等技术方法,并呈现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和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涵义 一 审计方法的意义 1 什么叫审计方法 2 审计一般方法 3 审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二 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二节 审计模式 一、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最早的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model)采用从账簿入手审查,审计的方法是详细审计,通过对报表、账簿、凭证的详细审查(检查、核对、加总、重新计算)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查错防弊是此阶段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约3[]4的时间花费在合计和过账上,审计基本上没有重点和重点环节。 二、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systembased audit model)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采用,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入手,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第二节 审计模式 三、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国外称作经营风险审计或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从评价行业和经营风险入手,目的是确定最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领域,是一种广元化的风险观念。这种审计模式首先从经营风险中判断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然后设计并执行针对性的测试程序,最后合理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六个步骤: 第三节 审计方法体系的构成 三、审计查证方法 1 风险评估方法 战略风险分析法 经营风险分析法 业绩评价法 剩余风险检查法 审计查证方法 2 分析程序 3 控制测试 4 实质性程序 指CPA提供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的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在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通常,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降低可接受的差异额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可接受的差异额越。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举例 (1)识别需用运用分析程序 单位产品耗用量 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 5公斤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0.5公斤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1公斤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采购、生产、保管部门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以上三部门是审计的重点 1.审计书面资料方法(查账法) (2)核对法(书面证据) 2 )按查账顺序划分 3 )按查账详略划分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调查法) 2 )调节法 3) 观察法(环境证据) 4 )鉴定法(书面证据) 如有特殊需要还可以指派或邀请专门人员进行鉴定(如公安、商检、专利、司法、医院等机关出具鉴定结论合堪验笔录) (三) 舞弊审计的技术方法 1 环境因素影响法 2 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征法 3 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4 分析程序 5 税项分析法 6 资产质量分析法 7 奇异分析法 8 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