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ppt

发布:2018-12-22约5.44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制度。 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 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故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故有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有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 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13、违约责任。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 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 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 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 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 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二)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审计计划: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而对审计工作做出的安排。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三)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主要内容: 风险评估程序。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 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 层次以及各类交易风险、账户余额、列报认 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 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通 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等。 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 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 据,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和实质性程序。 注意:在审计过程中实施控制测试不是必须 的,而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 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 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 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 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 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 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目标的涵义和演变过程,审计范围的含义,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过程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掌握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教学重点:审计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审计过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及启发式教学。 本章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一)审计目标的涵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包括两个层次: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 会计报表体 账户余额交易 审计总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 发表意见 判断认定 (二)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 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 变的,即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民间审计发展为例,它从形成到发展经 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也相应的经历 了这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时间 审计目标 审计方法 详细审计 1844年—20世纪初 差错防弊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 表审计 20世纪初—20世纪 30年代 判断企业 信用状况 转向抽查审计 财务报表 阶段 20世纪30年代— 40年代 鉴证财务报 表的可信性 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现代审计 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鉴证财务报 表的可信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法广泛采用;审计抽样方法普遍得到应用;风险导向得到推广 二、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 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我国 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