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股利政策详解.ppt

发布:2016-10-30约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公司在对其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股东既希望分红,又希望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 两者有矛盾,前者是当前利益,后者是长远利益。 因此,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使股利的发放与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相适应,便成为公司管理层应做好的一项决策。 第一节 股利政策理论 股利政策理论的重点,主要是探讨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 第二节 股利的发放 股利政策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具体内容是指公司对股利支付有关事项的确定。包括: 1、计算可分配利润 2、决定股利的发放时间、方式与规模 一、公司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利益兼顾原则 3、公平分配原则 4、分配与积累、积累与消费并重 (二)利润分配顺序 1、弥补亏损 2、依法缴税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支付普通股股利 二、公司股利及发放程序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公司未分配利润的多少是股利支付水平高低的基础变量,管理者态度、投资者的偏好都是其中的关键变量。 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包括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第四节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发放的特点 股利分配水平整体偏低 股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随意性较强。 政策导向严重 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现金股利少,派送高 一、剩余型股利政策   这种股利政策以满足公司的资本需求为出发点,公司利润首先用于满足预期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率的投资资金需要,若有剩余利润,才用于派发股利。   剩余型股利政策注重于扩大再生产。 优点: (1)能充分利用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2)如果投资收益高,则能给股东更大的回报。 缺点: (1)股利发放少 (2)波动性大,不确定性高   二、稳定股利额政策   这种股利政策把股利分配额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目标,不让其随利润和资金的需求的波动而波动。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优点: (1)使股东每年获得稳定的股利。 (2)给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以稳定的预期,表达了公司管理层对股东的诚心。 (3)满足了一些要求稳定收入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缺点: (1)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 (2)造成老股东的收益向新股东转移。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是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固定百分比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   这是一种真正稳定的股利政策。   但从绝对数来看,其变化较大,容易造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这种股利政策介于上述稳定股利额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之间。公司每年稳定地支付数额较低的正常股利,在利润较多的年份又可将盈余以额外股利的形式派发给股东。   优点是给利润浮动性较大的公司以较大的弹性。但若公司支付额外股利的次数过于频繁,股东会形成较高的预期,一旦公司减少或停止支付额外股利,就很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不良的印象,不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一、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的约束   公司只能用当期利润或留用利润来分配股利,不能用公司出售股票而募集的资本发放股利。 2、企业积累的约束   在公司分配股利之前,应当按法定程序先提取各种公积金。 3、企业利润的约束   只有在弥补亏损后才能发放股利。 4、偿债能力的约束 (二)债务契约因素   债务契约是指债权人为了防止企业过多发放股利,影响其偿债能力,增加债务风险,而以契约的形式限制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这种限制包括: 1、规定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 2、规定未来股息只能用借款协议签订以后的新增收益来支付,而不能运用签订协议之前的留存利润。 3、规定企业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低于一定标准时,不得分配现金股利。 (三)公司自身因素 1、现金流量 2、举债能力 3、投资机会 4、资本成本 (四)股东因素 1、追求稳定的收入,规避风险   因而要求多分配现金股利 2、担心控制权的稀释   从而倾向于少分配现金股利,多留存利润。 3、规避所得税 二、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股利决策之间的相机确定   为了保证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不偏离目标结构,股利决策必须与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相协调。 三、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股利决策之间的长期协调模型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公司在投资目标、融资约束与股利分配之间进行协调。   首先,确定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里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投资机会,以定出公司总的资金需求;   其次,根据公司经营风险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写出目标资本负债比率; 再次,测算公司内部融资的规模;    最后计算出公司在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