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精华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华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志救国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设计思路包括:1.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默读等活动,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周恩来少年立志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理想。
-学习周恩来少年时期立志的故事,体会其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
-通过朗读和讨论,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的背景和原因,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分析周恩来在困境中如何坚定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远大理想,并将其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从而理解周恩来在逆境中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班级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周恩来少年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背景音乐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地图、国旗等)、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很有意义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少年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他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激情和梦想?现在,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这位伟大的少年——周恩来。
(学生掌声欢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主题的?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第一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个环境对主人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朗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国破家亡”、“哀声载道”、“愤愤不平”。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时代,这让他感到愤愤不平,激发了他为国家强盛而读书的志向。
2.课文第二段,主人公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分享理解,教师总结:主人公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深知国家弱则民受欺,民弱则国不兴,因此立志为国家的崛起而读书。
3.课文第三段,主人公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学生朗读第三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艰难困苦”、“奋发图强”。
-学生分享经历,教师总结:主人公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但他始终保持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4.课文第四段,主人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主人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
-学生分享理想,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远大理想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2.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什么?
-学生分享想法,教师总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理想。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教师总结,学生鼓掌)
六、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们思考:自己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认真记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周恩来生平事迹资料:收集周恩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言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