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旨,学习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4.通过课文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
5.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积累和运用爱国主题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形成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在感受课文语言美的同时,培养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对生字词的学习有一定的掌握。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深度和广度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尚需培养。
在素质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个别学生可能缺乏学习自觉性。在行为习惯上,大部分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及时等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资源
-教科书《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课文配套的PPT课件
-生字词卡片
-课外阅读材料(相关历史故事、名人传记)
-爱国主义教育视频短片
-课堂互动小程序(如投票、问答系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爱国的课文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周恩来总理吗?他在少年时代有什么样的理想?”
-学生分享所知,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总理的理想是如何形成的。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恩来总理的爱国精神和远大志向。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短片,撰写观后感。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周恩来传》:详细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包括他的少年时代、革命生涯和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
-《少年周恩来》: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故事,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中华五千年》: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我爱你,中国》:一组描写中国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诗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周恩来总理的其他事迹,如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程。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尝试创作一篇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愿景。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传承英雄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