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的读书志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的情感。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进而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默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周恩来总理的读书志向,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实践与创新:激发学生将课文所学与现实生活结合,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②培养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和连接词,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复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把握周恩来总理成长的时代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读书志向的形成。
②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将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周恩来总理图片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课堂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的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恩来总理的背景。
-提出问题:观看短片后,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总理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内容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重点解析周恩来总理的读书志向和时代背景。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析,汇报解析结果。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解析进行点评,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题目: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目,共同完成答案。
-汇报交流:每组选代表汇报答案,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5.师生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模拟周恩来总理的读书场景。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扮演进行点评,强调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品质。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学生个人学习目标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精神与现实生活结合。
6.总结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周恩来总理的读书志向对学生的启示。
-学生感悟: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双边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历史资料:收集关于周恩来总理生平的资料,包括其少年时代的照片、文献记录、重要历史事件等。
-相关书籍:《周恩来传》、《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书籍。
-影视作品:《周恩来》、《少年周恩来》等纪录片或电影。
-诗歌散文:选取一些关于周恩来总理的诗歌和散文,如《我爱这土地》、《周总理,你在哪里》等。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关于周恩来总理生平和事迹的互动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拓展建议
-阅读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周恩来传》等书籍,更深入地了解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和其读书志向的形成。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周恩来》等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周恩来总理的风采和贡献。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锻炼写作能力,深化情感体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