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统编版)
教材分析
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审美素养。通过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提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文学作品感受语言之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2.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内涵;2.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决办法:1.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崛起”的历史意义;3.通过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个人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视频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总理吗?他有什么事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讲述周恩来总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努力学习、奋斗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精读课文
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朗读并分析中心句,老师解释:“这句话告诉我们,周恩来总理为了国家的崛起,努力学习,这是他一生的信念。”
3.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周恩来总理爱国情怀的句子,如:“我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学生朗读并分析这些句子,老师解释:“这些句子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热爱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四、探究课文主旨
1.老师提问:“同学们,课文通过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发言的机会。
3.学生代表发言,老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品味语言
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如:“我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朗读并分析这些语句,老师解释:“这些语句体现了周恩来总理的坚定信念和远大志向。”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的表达方式,如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语言的艺术性。
六、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同学们,除了周恩来总理,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都为了民族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发言的机会。
七、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解了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周恩来总理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2.老师强调:“读后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3.老师提醒:“课后作业要按时完成,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历史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