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01].docx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的历史背景。
2.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空间分布。
3.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形成对相关史实的准确判断。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和爱国精神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时间观念和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充满好奇,对列强侵略和民族抗争的故事尤为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字和逻辑推理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历史事件复杂,时间跨度大,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历史背景、事件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也可能成为学生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白板或黑板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用于在线资源访问和作业提交
-信息化资源:近代中国历史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历史地图、文献摘录
-教学手段:历史事件PPT展示、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图片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近代中国历史背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面临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的困境?
3.学生回答: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答案。
4.教师总结:简要概括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近代中国历史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出路探索的背景。
2.分析列强侵略加剧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列强侵略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危害。
3.探讨国家出路探索的途径:介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这些途径的优缺点。
4.强调历史人物的作用: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过程中的贡献和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途径及其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情景模拟:教师扮演历史人物,学生扮演其他角色,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不同历史人物,展示他们在探索国家出路过程中的决策和行动。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决策及其影响。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历史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介绍近代中国历史背景(5分钟)
-分析列强侵略加剧的原因(5分钟)
-探讨国家出路探索的途径(5分钟)
-强调历史人物的作用(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近代中国历史文献:《鸦片战争档案》、《太平天国文献》、《洋务运动档案》、《戊戌变法档案》等。
-历史地图:展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地图,标注列强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