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临安春雨初霁》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本课主要包括《临安春雨初霁》一诗的学习,涉及对诗句的鉴赏、诗意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临安春雨初霁》,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理解诗人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境:重点把握《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所营造的雨后春景之美。
-鉴赏诗歌语言:强调对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鉴赏,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体会诗人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等。
2.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把握:由于诗歌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分析诗句、联想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诗歌情感的深度体验:诗歌情感的表达往往含蓄,学生可能难以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结构分析: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结构分析缺乏经验,需要教师示范如何分析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以及如何分析诗句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体验诗歌情感,增强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3.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春雨景象,结合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播放春雨景象的图片或视频,营造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雨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宋代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感受诗人在雨后春景中的情感。”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分析诗歌标题“临安春雨初霁”,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3.首先讲解诗歌的前四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4.接着分析诗歌的中间四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5.最后讲解诗歌的最后四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和寄托,如“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用时:15分钟
【巩固练习】
1.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正发音和停顿。
2.分组讨论: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仿写练习:以“春雨”为题材,写一首小诗。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主题。
用时:10分钟
【创新教学】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模拟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体会诗人的情感。
2.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用时:5分钟
【总结与拓展】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拓展:让学生课后收集陆游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用时:5分钟
【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用时:5分钟
【作业布置】
1.课后背诵《临安春雨初霁》。
2.收集陆游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比较。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陆游诗选》:推荐学生阅读陆游的其他诗歌,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游山西村》等,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了解陆游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宋代诗词选》:选取几首与《临安春雨初霁》风格相似的宋代诗歌,如《钱塘湖春行》、《江南逢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