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 轴对称和平移第2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二轴对称和平移第2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二轴对称和平移第2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二轴对称和平移第2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学会绘制轴对称图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轴对称图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探索,学生能够抽象出图形的对称性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在绘制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锻炼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包括平面图形的分类、直线和角的初步认识等。他们能够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对图形的对称性有所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对于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在数学学习上,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直观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抽象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轴对称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理解轴对称的概念,特别是对称轴的识别;二是将抽象的对称概念与具体图形结合,进行实际操作和绘制;三是将轴对称图形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理解和操作不当,也是需要关注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便于跟随教学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轴对称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
3.实验器材:准备硬纸板、剪刀、透明胶带等,供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折叠和制作实验。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互动和操作;在讲台上布置实验操作台,方便教师演示和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问学生:“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如何找到对称轴?”
(3)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蝴蝶、镜子中的倒影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知(20分钟)
(1)对称轴的识别: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强调对称轴是图形上的一条直线。
(2)操作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将硬纸板剪成不同的图形,然后尝试找到对称轴并进行折叠,验证图形的对称性。
(3)绘制对称轴: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绘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讲解绘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应用拓展: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对称图案、解决空间布局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几道轴对称图形的判断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轴对称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家居装饰图案、制作对称工艺品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2)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道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作业要求:强调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时间要求,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轴对称图形在艺术中的应用:介绍轴对称图形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如著名的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等,以及艺术家如马蒂斯的剪纸作品等。
(2)轴对称图形在科学中的意义:探讨轴对称图形在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生物体的对称性、物体的平衡与稳定性等。
(3)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实例: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衣物的设计、家具的摆放、日常用品的形状等。
2.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