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docx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审美鉴赏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创意实践素养:学生能够运用对称形进行创作,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对称形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对称形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美术表现素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称形的表现技巧,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对称形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对称形是指在某个中心点或轴线两侧形状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并掌握对称形的基本特点。
-对称形的应用: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以及艺术作品中发现和运用对称形。
-对称形的创造与设计:能够独立思考并创作出具有对称美感的图形或作品。
2.教学难点:
-对称形的识别与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对称形的精确含义,特别是对于复杂图形的对称性判断。
-对称形的创造性应用:如何将对称形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个人风格的融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如何将个人风格与对称形结合的难题,从而使作品既具有个性又符合对称原则。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提供清晰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机会,如通过分析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对称形的魅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对称形的运用;并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将个人风格与对称形结合的难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动画,直观地展示对称形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操作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剪贴、拼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对称形的应用。
-创意表达法: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对称形的理解和感受。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对称形的相关知识和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运用互联网资源,如教育平台、图片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
-互动评价: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准备好课件、视频资源、实践材料等,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对称的概念和特点。接着,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建筑、自然界中的对称图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巧用对称形》。
2.知识讲解(15分钟)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对称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确对称形的概念。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如剪纸、拼图等,讲解对称形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接着,引导学生探讨对称形在生活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传统建筑、装饰等。
3.实践操作(15分钟)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创作具有对称美感的图形或作品。可以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让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对称形的理解、创意表现以及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审美鉴赏能力。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学习资源,如对称形的其他应用领域、相关艺术家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6.课后作业
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形,并尝试创作一幅以对称形为主题的作品。作业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对称形的应用,同时注重创意表现。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对称的世界》:一本介绍对称现象在自然界、艺术、建筑等领域的书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称形的应用和意义。
-《对称剪纸艺术》:一本介绍剪纸艺术中对称形的运用和创作方法的书籍,让学生了解对称形在传统艺术中的价值。
-《对称图形设计教程》:一本关于对称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的教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
2.鼓励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