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考点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课标要求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 1、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张及影响?
(1)背景:
①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③思想:国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国内: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主张: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化。
(3)影响:
积极: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消极:①主要局限在知识界,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课堂探究】
【探究一】
(1)鸦片战争前后,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哪几种政治力量?他们各自有何主张?共同目的是什么?
(1)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
(2)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活动。
(3)共同目的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2)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的实践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缺少真正的实践活动;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曾以“求强”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军用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还创建了近代的中国海军,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并不能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
【探究二】
(1)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与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相比有何不足?
“师夷长技”思想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同时,更应侧重学习西方进步的民主政治制度。
与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相比,早期维新思想理论体系不完整,也缺少政治实践活动。
(2)有人把右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形容为“跪着造反”,这指的是什么?其主观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指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目的: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探究三】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实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在?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李大钊《孔于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主要指什么事件?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2)材料二中“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主要哪些领域进行的?请以典型的史实加以说明。
思想、宗教、政治、科学技术等领域。思想: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政治: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法国大革命。科技:哥白尼的“日心说”,伽里略证实“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
(3)材料二中“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确立。
(4)“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请分析请这两位先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民主和科学。
当时由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