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doc

发布:2016-11-02约4.8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浙江衢州二模)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由题干第一句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且这并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B两项错误。由题干材料第二句可知令国人真正不安的是与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显然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不符。 2.(2015·山东临沂三模)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就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  )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 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C 【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由题干材料“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就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知,中国近代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是在封建伦理纲常的基础上,与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不符,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由题干材料可知,采取“中体西用”思想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占主导的时代特征相符,体现出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表明“中体西用”是以传统伦理制度为前提,D项不符合题意。 3.(2016·安徽马鞍山一模)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 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 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 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 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均错误。 4.(2015·浙江衢州二模)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为接近的是(  ) A.魏源 B.邹容 C.康有为 D.孙中山 C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民权,故A项错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与题干所表述的思想不同,故B项错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要保留君主,也要实行一定的民主,与题干中二人的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题干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 5.(2015·安徽马鞍山二模)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 19 4.2%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为变法制造舆论 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题干材料无法说明他们希望得到列强支持,也未能体现揭露列强瓜分阴谋,故A、C两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阵地,而从文章类别上看,“列强在中国”占了主要部分,目的是警醒中国人要有民族危机意识,更好地宣传变法思想,故D项正确。 6.(2015·浙江嘉兴质检)读右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  ) 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中国先进文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民主共和制度的推崇,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表明作者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全面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7.(2015·山东临沂三模)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