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重点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科学探究意识,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2.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包括氧气和有机物的产生。
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学生难以理解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具体过程。
2.光合作用条件的应用:将光合作用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决办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加深对光合作用机理的理解。
3.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包括3.5.1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光合作用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光合作用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光合作用装置、二氧化碳检测管等,确保器材完整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和意义。
二、新课讲授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2)生: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3)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4)生: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5)师:请同学们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相互依存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2.光合作用的条件
(1)师: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呢?
(2)生: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水和二氧化碳。
(3)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住这三个条件。
3.光合作用的意义
(1)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呢?
(2)生: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3)师:非常好,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光合作用的意义。
(4)生:光合作用的意义包括: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1)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2)生: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提供食物、氧气和能源。
2.实验演示
(1)师:下面我们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演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师:请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3.案例分析
(1)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生:分析案例,总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和意义。
2.鼓励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1.光合作用
-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条件:光照、水、二氧化碳
-意义: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
六、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2.结合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知识面。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