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白桦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docx
11白桦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1白桦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11白桦》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白桦树在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寓意深刻,通过描绘白桦树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11白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将课文所学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四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能够理解简单的文学作品,掌握了一些修辞手法,并对自然景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想象来学习。他们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个性化表达和创造性思维仍需培养。学生偏好互动和体验式学习,对于富有情感和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在将修辞手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时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创意不足的问题;此外,对于文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11白桦》课文相关的秋景图片、白桦树视频资料,以及修辞手法的示例文档。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运用,同时设置一个展示区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11白桦》预习资料,包括课文朗读视频、白桦树图片和修辞手法示例,要求学生预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白桦树在文中被赋予了哪些特质?”和“你能找到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作业提交功能,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白桦树的特点,阅读课文并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预习问题,尝试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通过微信群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视频资源,提高预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和课文朗读,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表达效果。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和修辞手法。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修辞手法进行思考,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系统理解修辞手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物的诗歌,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关于自然写作的书籍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灵感激发。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创作诗歌并运用修辞手法。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