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高频电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疗-高频电疗 (一)概述 f>100kHz 1.分类 1)按波长分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3000-300m 300-100m 100-10m 10-1m 微波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1m-1mm 10-1dm 10-1cm 10-1mm 2)按波形分 等幅正弦电流 减幅正弦电流 脉冲正弦电流 高频电疗 2.理化基础 高频产热机理 1)电阻耗损产热: 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耗损→热 2)介质耗损产热: 高频振荡→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质耗损→热 3)共振吸收产热: 某些物质成分f1≈高频电f2,吸收电磁波能,产生微粒振动,摩擦生热 3.生物学特征 1)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2)治疗电极可以离开体表 3)不引起神经肌肉兴奋 4.生理及治疗作用 (1)热作用 1)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镇痛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 3)加强局部组织代谢→消炎 4)增强免疫功能 →消炎 5)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解痉止痛 (2)非热作用 加速生长发育,调节免疫代谢 5.与传导热比较的优点: 热深度大,强度大,稳定性能好,均匀,可控性好,多种选择性,兼有电振荡作用,无化学作用,操作方便 (一)长波疗法 共鸣火花电疗法(达松伐电疗法) 1、定义:火花放电→减幅正弦高频电波-断续出现 2、治疗作用:1)镇痛、止痒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改善局部营养代谢 3、适应征: 皮肤粘膜的痒,痛异常感觉,周围血运障碍,皮肤粘膜创面,神经官能症 4、治疗方法 (1)电极移动速度 (2)剂量 (3)时间 5、注意事项(1)先放电极再开机,先关机再取下电极(2)绝缘于地,不接触任何导体(3)治疗部位不能有金属,不能有汗潮湿 (二)中波疗法 波长100—300米 (医用184米) 特点:较深组织产热量较大——又称透热疗法 缺点:电极不能离开皮肤,作用浅,电流作用产热不均匀 治疗剂量:4-8mA/cm2 目前保留的治疗是治疗浅层组织血管淋巴管病 (三)短波疗法 波长10—100米(医用 22.124米和11.062米) 1、生物物理学特征 (1)治疗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2)作用较均匀 (3)线圈场作用特点: a避免脂肪过热,重点作用于肌肉层 b作用不够深在 (4)电容场作用特点: a易出现脂肪过热现象 b调节间隙大小可使作用于深部 (四)超短波 波长1—10米(医用7.374米) 1.生物物理学特征:作用更深在,分布更均匀 缺点:仍有脂肪层过热现象 2.生理与治疗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5)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7)对炎症组织的影响 3.适用于:一切炎症,特别是急性亚急性炎症,神经痛痉挛痛 4.治疗技术:电容场法、并置、对置、单极法 无热量、微热量、温热量、热量 4.注意事项:对神经阶段的反射性治疗 敏感器官(眼,脑,心,性腺) 小儿剂量宜小 对头部心脏部位不宜对置法 5.短波超短波对肿瘤的影响 (五)微波 (1毫米—1米) 分类: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1、微波产生:微波发生器发射后经反射于罩内集合成束向人体辐射 2、产热特点:肌层与脂肪层相近, 不存在脂肪过热 3、生理治疗作用:大体同短波超短波 4、适应症同短波超短波 5、治疗方法:辐射器,剂量,注意事项 超短波无热量治疗的调谐方法 输出细调旋钮,医护人员并密切观察,进一步调整。 其要点有两条: 1.在开启输出旋钮时,必须要达到谐振点,即在反复微调时,指示输出的电流表达到该次治疗的最大值。 2.通过缩短治疗时间和加大电极间隙来进一步调节,因为电极间隙小时使用表浅,间隙大时作用较深,无热量治疗时电极间隙稍加大,温热量治疗时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