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疗08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27约4.69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对眼睛的作用 眼球是富于水分的多层界面的组织,而且血液循环散热功能差,受微波辐射后容易产生热积聚。 (九)对炎症过程的作用 微波的消炎作用机制,在炎症的不同阶段有很大的差别,微波辐射功率决定它的消炎作用机制。 三、治疗技术 微波治疗机功率一般为200W,治疗肿瘤的微波机为500~700W。治疗时微波电流由电缆传送到辐射器内的天线上进行辐射,借反射罩集合成束辐射于治疗部位。分米波、厘米波治疗时,患者可以穿单层吸汗衣服治疗,也可裸露治疗。治疗时应以铜网遮盖眼部及阴囊部位进行保护,眼部可戴微波防护眼镜。 四、临床应用 (1)适应证:分米波、厘米波主要适用于慢性伤病的治疗,亦可用于急性、亚急性炎性疾病(小剂量)和恶性肿瘤(大剂量) (2)禁忌证:与短波、超短波电疗法相同。 五、高频电疗法的注意事项 (1)治疗时必须用木制床椅,治疗局部的金属物品必须去除,体内有金属异物,特别是在重要脏器如心、脑附近有金属异物者禁用高频电疗,患者治疗时不可接触接地的导体。 (2)患者如有局部知觉障碍,治疗时应十分谨慎,多观察,剂量不亦大。 (3)衣服潮湿应换去,小儿注意尿布是否潮湿,潮湿时应更换。 (4)电极导线或电缆线圈应尽量平行,不可交叉,导线不可打圈,不可过于靠近,以免造成短路,导线不可接触患者身体。 (5)头部剂量不能过大,老年人患脑血管硬化者慎用头部高频电疗。 (6)机器宜在谐振状态下工作,此时输出较大。用含气管整流的机器,预热时间要充分,有利于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7)儿童骨骺部位不作微波治疗,眼部微波治疗宜慎重,应使用小剂量。患者作头部微波治疗时,应带防护微波的眼镜或用钢网盖住眼部及脑部,男性患者下腹部治疗注意应保护睾丸部位。 (8)血管硬化或动脉闭塞时不可用大剂量高频电疗,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化脓性疾病不作短波治疗。 (9)装起搏器及心瓣置换者禁用高频电疗。 六、应用原则 (一)充分发挥微波辐射治疗的作用特点 (二)正确掌握剂量 (三)早期治疗 (四)综合治疗 低频电流 中频电流 高频电流 电流频率 1 000Hz 1 000~100 000Hz 100 000Hz 人体组织电阻率 高 中 低 治疗方式 电极接触皮肤 电极接触皮肤 电极可不接触皮肤 有无极性 有 无 无 电解作用 明显 不明显 无 高子高速震荡产生 作用机制 电解质电离为离子向异名电极移动 离子在正负半周内作不同方向的移动 传导电流,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每一周期均可引起一次兴奋 综合多个周期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温热效应 无 无 明显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是应用频率在2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即超声波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一、超声波生物物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一)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是超声波最基本的作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发生疏密交替变化,由此产生强大的声压。在此声压作用下,细胞容积和细胞运动发生微细变化,形成对组织、细胞的微细按摩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 (二)温热作用 人体组织吸收声能后,由于介质的内摩擦、细胞的周期性压缩,不同介质分界面的反射、液体空化而产热。作用强度越大产热越多。 1、影响超声产热量大小的因素 (1)超声剂量 (2)超声频率 (3)介质的性质 2、超声温热作用的特点 (1)在组织内的产热不均匀,在不同组织的界面上产热较多。 (2)在组织内的产热约有80%经血液循环带走。 (三)理化作用 超声机械作用和温热作用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作用,研究表明一些理化作用往往是上述作用的继发作用。 (1)空化作用 (2)弥散作用 (3)触变作用 (4)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5)对生物大分子的聚合、解聚作用 (6)对DNA的作用 (7)对生物组织和细胞代谢的影响 二、治疗作用 (1)缓解肌痉挛、软化瘢痕: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及温热作用,可使肌纤维松弛而解痉。超声波对增生的结缔组织有软件和消散的作用。 (2)镇痛作用:超声波可降低神经兴奋性,抑制疼痛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传导速度,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 (3)加强组织代谢、提高细胞再生能力:超声波对组织细胞有微细按摩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组织营养,促进物质代谢。超声波还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 (4)促进骨痂生长:超声波穿透到骨膜时,可产生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骨折处骨痂生长。 (5)消炎作用:超声波的温热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对早期乳腺炎、肌炎、肌肉风湿痛、骨关节病等有治疗作用。 三、治疗技术 (1)治疗方法 1)直接接触法:是最常用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