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3.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说课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说课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中的3.2节“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电离、酸碱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教材中涉及了温度、浓度、酸碱性质等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盐类水解的理解,培养学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增强对化学现象的观察与解释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水的电离、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学习兴趣:学生对探索水溶液中的化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感兴趣。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学习风格:学生偏好直观的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喜欢通过讨论和探究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对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与酸碱中和反应混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步骤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实验数据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维和方法,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实验室设备(烧杯、滴定管、移液管、天平、pH计等)
-实验试剂(盐溶液、酸碱指示剂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
-化学教育软件(模拟实验软件、化学方程式编辑器)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学习指导资料(学生练习册、教学参考书)
-课堂讨论引导问题清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工具(记录表、报告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酱油的酸碱度变化、洗涤剂的作用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以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
3.激发兴趣: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并学会如何控制盐类水解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水的电离、酸碱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
2.引入盐类水解的概念:解释盐类水解的定义,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讲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温度: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加的结论。
-浓度: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水解现象,得出浓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酸碱性质: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酸碱性质的盐在水中的水解情况。
4.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与盐类水解相关的现象,并讨论如何控制这些因素。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2.课堂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并能够根据这些因素预测水解反应的方向。
四、课堂提问与讨论(用时5分钟)
1.提问:让学生回答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并解释其原理。
2.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环境保护、化工生产等。
五、创新环节(用时5分钟)
1.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探讨如何通过控制不同因素来调节盐类水解的程度。
2.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七、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1.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尝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