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启动“画图”软件》说课稿-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23)三年级下册.docx
《1.1启动“画图”软件》说课稿-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23)三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为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并学会使用“画图”软件。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最后,通过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学习“画图”软件,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操作实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强化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尊重知识产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如鼠标的基本操作、简单的文件管理技能等。然而,对于“画图”软件的具体操作和功能,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缺乏相关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操作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注意力和耐心相对有限。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阅读和模仿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与挑战:理解软件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掌握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不足。此外,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完成较复杂的绘图任务,或者因为对软件功能的不熟悉而感到沮丧。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画图”软件的计算机,投影仪。
-课程平台:班级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源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操作指南、相关图片素材。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教具(如绘图板),教学示范视频。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画图’软件吗?你们平时都用它来做什么?”
展示一些用“画图”软件绘制的简单图片,如学生自己画的画或卡通形象,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图”软件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简短介绍“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绘图、编辑和保存图片,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画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画图”软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画图”软件的定义,包括其作为绘图工具的基本功能。
详细介绍“画图”软件的界面布局和主要工具栏,使用屏幕截图或实际操作演示。
3.“画图”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画图”软件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展示几个用“画图”软件创作的不同风格的图片,如卡通、写实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分析每个案例的绘图技巧和软件功能的应用,如使用颜色、线条和填充工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画图”软件进行创意表达,以及它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标志或绘制一幅故事插图。
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任务。
每组完成作品后,进行简短展示和互评,教师给予反馈。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画图”软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作品,并简要说明创作思路和使用的软件功能。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画图”软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强调“画图”软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画图”软件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给家人或朋友。
教学过程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加深学生对“画图”软件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拓展阅读材料:
-《计算机绘图基础教程》:一本详细介绍绘图软件基础知识的书籍,适合学生进一步学习绘图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