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13 半固体制剂(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定方法 取基质作空白栓,称得平均重量为G, 另取基质与药物定量混合做成含药栓,称得平均重量为M,每粒栓剂中药物的平均重量W, 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即可求得某药物对某—新基质的置换价。 用测定的置换价可以计算出制备含药栓需要基质的重量x: W表示处方中药物的剂量;n表示拟制备的栓剂枚数。 四、栓剂的制备 设备 目前的大量生产主要采用热熔法并用自动模制机器,即自动化模制机。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过程(灌注—冷却—刮削—取出)均用机器完成。全部充填、排出、清洁模具等操作也采用自动化。典型的旋转式栓剂机产量每小时3500~6000枚栓剂。 四、栓剂的制备 半固体制剂 A.外形示意图 B.操作主要部分 自动旋转式制栓机(Crespi,Milano,Italy) 1.饲料装置及加料斗; 2.旋转式冷却台; 3.冷冻剂入口及出口 4.刮削设备; 5.栓剂抛出台; 1 2 2 5 4 3 四、栓剂的制备 半固体制剂 栓剂的包装 原则上要求每个栓剂都要包裹,不得外露;栓剂之间要有间隔,不得互相接触 栓剂的贮存 一般应贮存于30℃以下,油脂性基质栓剂应格外注意避热,最好在(+2℃∽-2℃)保存。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栓剂,应密闭、低温贮存。 四、栓剂的制备 栓剂直肠给药后的吸收途径有两条 ①通过直肠上静脉进入肝,代谢后再进入大循环; ②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体循环。 如果栓剂进入直肠深度愈小,愈靠近直肠下部,栓剂所含药物在吸收时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给药方式:塞入距肛门口约2cm处为宜。给药总量的50%~75%的药物不经过肝。 剂型设计:双层栓(空白栓可膨胀,阻止药物扩散)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半固体制剂 直肠吸收途径 直肠中静脉 下腔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下静脉 四、栓剂的治疗作用 ①可部分避免或全部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降低副作用、发挥疗效; ②不受胃肠pH或酶的影响; ③可避免药物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④对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类栓剂; ⑤不能口服的药物可制成此类栓剂。 四、栓剂的治疗作用 栓剂作用特点: 由于直肠无蠕动作用,表面无绒毛,皱褶较少,故有效吸收面积及局部体液容量与胃、小肠相比均要小的多,因此直肠不是理想的吸收部位。 药物种类不同,直肠吸收的情况亦有所不同。如四环素等,人的直肠吸收率远远低于口服。林可霉素的直肠吸收率与口服者相近似。 栓剂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成本比较高。 四、栓剂的治疗作用 栓剂作用特点(不足):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局部作用的栓剂 全身作用的栓剂 半固体制剂 局部作用的栓剂 ----肛门栓 常用于通便、止血、止痒、止痛、痔疮及直肠炎等。 ----阴道栓 可用于抗菌消炎、阴道炎及外阴搔痒等。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白色念珠菌以及其它微生物所引起的阴道炎的栓剂最为常用,如醋酸洗必泰栓、达克宁栓等。阴道栓应调整pH约为4.5,与阴道生理pH接近,此酸度可抑制致病菌生长。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局部作用的栓剂 ----栓剂作用部位:腔道局部。 ----药物通常不吸收或较少吸收。如痔疮栓、局麻栓、消毒栓等。 ----应选择熔化或溶解、释药速度慢的栓剂基质。水溶性基质制成的栓剂因腔道中的液体量有限,使其溶解速度受限,释放药物缓慢,较脂肪性基质更有利于发挥局部药效.如甘油明胶基质常用于起局部杀虫、抗菌的阴道栓基质。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全身作用的栓剂(主要是直肠栓)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药物的理化性质 (3)基质的影响 (4)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直肠液的pH值为7.4, 基本上是中性而无缓冲能力, ,而溶解的药物却能决定直肠的pH。 粪便的存在会影响药物的扩散与吸收。粪便充满直肠时,栓剂中药物吸收量要比空直肠时少。栓剂在直肠保留时间越长,吸收越趋于完全。 腹泻、结肠梗塞以及组织脱水等疾病影响药物从直肠部位吸收的速率和程度。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①脂溶性与解离度 脂溶性药物易透过类脂质膜,药物吸收与解离常数相关。 未解离药物易透过肠粘膜。pKa在4以上的酸性药物、pKa低于 8.5的碱性药物可被直肠粘膜迅速吸收。说明直肠粘膜对非解离药物有选择性透过作用。 ①脂溶性与解离度 ②粒度 ③溶解度 五、栓剂的治疗作用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2)药物性质 ②粒度 以未溶解状态存在于栓剂中的药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