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11 固体制剂(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法 方法 细分 湿法 挤压制粒、转动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喷雾制粒、离心制粒、球晶制粒、复合制粒 干法 滚压法、大片法 其他 挤出滚圆 湿法制粒 相关设备:P231-P236 六、干燥 温度:40~60℃;70~80 ℃ 含水量:根据药物对水的敏感性而定 Pw P 干燥 Pw= P 平衡 PwP 吸湿 水分分类(P241,Figure 11-32) 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分 干燥方法与设备(P243):箱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红外干燥器、微波干燥器、冷冻干燥等 。 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 含水量测定:干燥失重法、卡休氏法 干燥失重法:称取混合均匀的供试品约1g精密称定(W1),置已经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W2)中,在105℃干燥至恒重(W3) 干燥失重%=( W1+ W2- W3)/ W1*100% 卡休氏法 简便、标准、适应性广 谢 谢! * 第四章 固体制剂—1(1)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室 徐月红 E-mail139.com Tel本章教学内容 固体制剂在胃肠道的过程 固体制剂的共同制备路线 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 粉碎、过筛 混合 制粒 干燥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固体制剂的主要制备工艺及吸收途径 2.掌握Noyes-Whitney方程 3. 熟悉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4.了解各式制剂机械 第一节 概述 固体制剂:物态 种类: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滴丸剂等;70% 特点: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服用和携带方便etc. 稳定性好,成本低,服用、携带方便 一、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p221 固体制剂 崩解 溶出 血液循环 absorption 固体制剂在体内的移行 药物→口腔→喉部→食道→贲门→胃→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 举例 口服制剂吸收快慢的比较? 剂型 崩解或分散 溶出 吸收 片剂 + + + 胶囊剂 分散 + + 颗粒剂 - + + 散剂 - + + 混悬剂 - + + 溶液剂 - - + Q1: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剂型选择? 二、Noyes-Whitney方程 dc/dt=DS /v? ×(Cs-C)=KS(Cs-C) K=D /v ? dc/dt—药物的溶出速度 D—药物的扩散系数 S-溶出界面面积 V-溶出介质的量 ?-扩散边界层厚 Cs-药物的溶解度 C-介质中药物的浓度 K-溶出速度常数 Under the sink condition(漏槽条件): C=(1/3~1/5)Cs Cs》C, dc/dt=KSCs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措施 1、S?,粉碎 2、K ?,搅拌,介质的粘度 3、CS?,改变晶型、固体分散体。 缓控释制剂设计中的运用 难溶性药物: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P222图11-3 三、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P222 各种固体剂型的前处理过程相互联系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制粒 压片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Q1: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分剂量等与操作过程的关系? 第二节 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 一、粉碎(crushing or milling) 1. 粉碎的意义 A、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 B、提高分散度 C、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匀 D、有利于于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 1.2 粉碎的目的 (1)减小药物粒径增加药物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 (2)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3)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4)降低药物粉末对创面的机械刺激性。 粒径大小对药效的影响 药名 粒径 剂量 疗效 口服灰黄霉素? 10μm 1g 疗效相当 2.6μm 100mg 口服螺内酯 粗晶 0.5g 疗效相当 5μm 20mg 1.3 粉碎方法 单独粉碎 干法粉碎 物料的湿度:≤5% 混合粉碎 水飞法(加液研磨) 湿法粉碎 单独粉碎 低温粉碎:塑性物料 1.4 粉碎机械(P223-225) 粉碎机
显示全部